學生會干事變成干部、共青團員“眨眼”成共產黨員、短期培訓就成名校畢業……正值高校就業季,類似的簡歷造假、文憑“注水”,在一些高校畢業生求職中已成公開的秘密,甚至出現比拼造假現象。(1月5日 新華社)
“干事變成干部,團員變成黨員……”這些造假的簡歷讓人觸目驚心。誠然,要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獲勝,簡歷能讓招聘者對應聘者基本素質一目了然。然而,倘若為了順利就業而不惜在簡歷和學歷上大做文章,這不僅是個人誠信的缺失,也折射了當前社會所存在的詬病——投機心理。
一方面,簡歷造假是典型的失信行為,有悖于就業市場的公平與公正。畢竟,在就業市場上,那些看起來高大上的簡歷明顯更能讓招聘者眼前一亮,那些實力不強在簡歷上做手腳的人明顯比那些有實力卻不善于造假的同學更容易得到心儀的工作崗位,從這個層面來說,個別人別有用心的簡歷造假可能讓真正有能力的人失去擁有好崗位的機會;再者,一旦學歷造假者屢屢得逞,這也容易給大學校園里的學生一個假象——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并不是找到好工作的敲門磚,只要修好門面,好工作唾手可得。
另一方面,簡歷造假也折射出了當前社會所存在的詬病——投機心理。當前,用人單位甄別真假簡歷的成本太高,他們不可能打電話或者親自到學校去查明應聘者簡歷是否真實,這是基于這種想法,很多應聘的大學生對于簡歷造假顯得心安理得且堂而皇之,這是典型的投機心理作祟,可是,一旦造假簡歷暴露,他們失去的不僅是工作崗位,更是個人誠信道德的缺失。
在筆者看來,要切實減少簡歷造假現象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聯網”機制:設立大學生個人成長電子檔案,電子檔案里記載的是大學生們在大學里的成績、行為表現及各類表彰情況;電子檔案里還應和實習單位相掛鉤,由實習單位就大學生的實習情況和成績進行如實反映。學校還可設置統一的學歷模版,學生畢業后即可自動生成簡歷并形成自己的簡歷電子編碼。畢業生們在就業市場上,只要輸入個人簡歷的電子編碼,用人單位即可對畢業生們的情況一目了然,如此以來,就不存在所謂的簡歷造假行為了。
當然,畢業生們要想在就業市場上分得一杯羹最重要的還是在校園中認真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知識素養;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各項活動和實習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千萬不要抱著投機心理試圖不勞而獲。
簡歷造假不應在校園中泛濫,大學生們更應明白自己的責任,腳踏實地,為自己順利就業打下堅實基礎。正可謂“簡歷造假不可取,腳踏實地方可為”。(陳美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