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今年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指出,“現在經濟領域有不少大家詬病的問題,像坑蒙拐騙、假冒偽劣、誠信缺失,這些也可以從文化方面去找原因、開藥方。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應該是道德經濟。”(2016年3月16日中國新聞網)
人要講道德,企業也要講道德。我們的企業究竟要如何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來贏得消費者甚至是世界的尊重呢?企業的道德精神體現在哪里呢?
首先,企業要講誠信。這是企業的生存之道。每一單銷售合同的履行,就是誠信的踐行。每一句產品的說明,就是誠信的宣言。你的每一件產品都要確保達到合格的標準,符合自己的說明。產品首先要真,然后要好,這是做企業的基本誠信。如果違背了自己的合同、自己的說明,就是企業的失信,換句話說,企業的業主也是一個不講誠信的人。
其次,企業要講質量。這不是老生常談的廢話,我們講質量,是講企業自我持續不斷地改進產品,提升工藝,創新發展。產品以質量贏得市場認可,贏得消費者尊重。這也是為什么國人崇尚外國貨,因為,消費者潛意識中總是認為進口的產品比國內的產品質量好,這固然有以偏概全的片面性,但確實是當前中國制造的困境。國外的一些企業他們追求質量,追求百年企業,自然而然也成就了自己的品牌,贏得了世界的尊重,這是民族企業要學習借鑒的地方。講到質量,還必須要說到要敢于突破現有的行業標準,創造新的產品標準。不要認為,這個行業現行的標準都是這樣,就說明你的產品就是好產品了,比如在三鹿沒有曝光前,奶粉企業誰都不愿意改進。
第三,企業要講責任。這里的責任,主要包括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盡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的危害,為國家提供更多的稅收,為社會做更多的慈善。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要確保自己的產品安全。企業價值的體現,不是銷售額有多大,不是利潤排第幾,而是體現在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大。
恪守誠信、追求質量、擔當責任就好比“紅、藍、綠”三原色,這些是做一個有“良心”企業必須具備的三個底色。有了這三個底色,企業才能通過創新創造,描繪絢麗多彩的圖畫,成就聞名中外、經久不衰的品牌。(吳峰)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