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8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陳小芳)近日,省教育廳發布了第三批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入選名單,仙游城關話和楓亭話名列其中。記者從莆田學院課題組了解到,接下來將在仙游城關和楓亭招募數名土生土長的當地人,為仙游版莆仙方言發音。今年內也將完成錄音錄像工作,將仙游版莆仙方言永久保存在“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中。
招募的方言發音人 必須土生土長
據課題組負責人莆田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黃國城副教授介紹,莆田還沒建市前,是劃分成莆田縣和仙游縣,根據區域性有莆田話和仙游話之分。雖然莆田話和仙游話統稱為莆仙話,且語意、語法、語音有許多共通之處,但語音發聲上還是各有特點?!跋捎卧捰小窃捯簟?,而莆田話沒有。”莆田民俗專家林春明表示,仙游話音變比較明顯,一部分詞如果不是當地人根本就聽不懂。楓亭鎮因與泉州泉港、惠安地區相連,所以帶有部分閩南語特點。
據了解,此次招募的方言發音人共4名,其中老年男女各一名,年齡在55~65歲之間;青年男女各1名,年齡在25~35歲之間。值得注意的是,這4名人員必須在當地出生和長大,父母、配偶也必須是當地人,未在外地長住,能說地道的當地方言,語言表達能力強,發音洪亮清晰。另外,老年發音人只要具有小學或中學文化程度(一般不宜選擇大專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發音人不作限制。
“地普”發音人 普通話越不標準越好
方言發音人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念規定的1000個漢字、1200個詞、50個句子。并且每個發音人自己任選一個或多個話題,比如地方風俗等進行講述,每人至少講20分鐘。4人還將進行合作,選擇話題進行對話聊天,至少聊20分鐘。另外,本次招募對象還有若干名的地方口頭文化發音人,條件參照方言發言人,工作內容主要是方言歌謠和故事,總時長只有20分鐘。
仙游城關和楓亭還將各選擇3名地方普通話(簡稱“地普”)發音人,按規定講一個“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然后念兩篇規定的短文,約十幾二十分鐘。地普的測試規程參照普通話考試,但取優原則不同。據了解,仙游腔普通話測試,采取“取差”原則,要的就是純正的地瓜腔。選取普通話最差級別的選手,三級甲等一名、三級乙等一名以及“不及格”一名。
據了解,發音人招募確定后,將進行錄音和錄像,發給省語委辦抽檢,出現不合格者,將重新甄選補充人數。合格者將參與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福建庫仙游城關話和楓亭話的入庫工作,同時發放相應的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