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泉州市委文明辦:
上下聯動 ?齊抓共管
加強未成年人課外活動場所建設
?
近年來,泉州市始終以爭創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為目標,圍繞落實全國、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注重抓基層打基礎,持續推進未成年人課外活動場所建設,把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社區少年之家、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和兒童之家5個項目建設列入黨委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確保“建、管、用”三者有機統一,為未成年人成長創造良好條件,深受群眾歡迎,社會效益明顯。
一、積極主動作為,爭取政策支持
在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我市堅持以測評體系為導向,注重各級各部門協同協作、齊抓共管,嚴格對標找差、攻堅克難、固強補弱,把投入多、關注少而需求大的未成年人課外活動場所建設列入黨委政府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爭取政策扶持保障,依靠部門力量推動。
1.發揮中央專項的示范帶動作用。2011年以來,市、縣兩級充分發揮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的示范引領作用,由文明辦牽頭,教育、財政部門配合推動,三年內在全市153所中心小學中全部建成高標準、高質量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實現了全覆蓋目標,目前還在逐步向中心小學以外的基層校拓展推廣。為推動工作常態化,我們積極承辦了福建省鄉村學校少年宮現場觀摩會,并以此為契機,不斷總結推廣各地做法經驗,提升活動策劃管理水平,《泉州四項機制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被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簡報刊載。我們每年組織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成果集中展演活動,擴大了影響力,增強承建校的榮譽感和成就感。
2.發揮市直部門的資源集聚效應。統籌盤活用好相關部門的人員、資金、場地、文化等各類資源,按需供給,合理布局,使各類未成年人校外場所“建得好,用得上”。市文明辦牽頭協調,在全市176個社區中積極推進“少年之家”建設,完善宣傳欄、圖書角、綠色網吧、文體設施、科技制作、心理咨詢等功能,為上班族家庭提供少兒臨時托管的公益性服務,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市教育局牽頭從2002年至今組織建設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著力推進中小學生校外教育工作和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市婦聯牽頭于2015年起五年內在全市社區(村)組織建設100個“兒童之家”,為廣大兒童(特別是留守流動兒童)及其家長提供兒童成長關懷、兒童課外輔導、困境兒童關愛、家庭教育指導等公益性服務。市關工委牽頭于2012-2016年在全市社區(村)重點扶持建設100個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深化“百萬大手牽小手”關愛活動。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帶動,我市未成年人課外活動場所數量、質量都明顯提升,成長環境的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
二、多方籌措資金,提供運行保障
按照“向上爭、財政擠、鄉鎮籌、部門幫、社會捐、群眾集”的思路,積極籌措資金,確保各類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正常開放。
1.加大財政投入。采取“政府買單”(市、縣兩級上下聯動,將建設所需經費列入黨委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納入同級財政預算)與“部門補助”(牽頭部門依據項目建設進度和活動開展情況,以獎代補)相結合的形式,及時有效地為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提供財政資金保障。如2015年全市投入251萬元(其中市財政投入100萬元,縣級財政配套100萬元)建設20個城市社區未成年人文體活動設施場所 “社區少年之家”;投入150萬元(其中市級財政支持100萬元,市婦聯專項經費補助50萬元)建成20個“兒童之家”,其中村(社區)11個、學校5個、企業1個、其它3個。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爭取中央和省體育彩票公益金支持近3800萬元,全市現已建成12個(其中晉江為國家級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至2015年,全市投入建設資金2372.394萬元(其中市、縣級兩級財政投入1200萬元,關工委自籌補助400萬元),建成92個“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其中為民辦實事項目80個,縣級示范“活動中心” 12個)。豐澤區財政投入一千多萬元,已率先實現全區31所中小學校全覆蓋建設。
2.爭取社會各界支持。支持鼓勵承建單位通過企事業單位共建、社會各界和個人捐助等方式,獲得人才和活動經費扶持。如全市現已建成245所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其中中央支持項目建設29所、市本級建設76所,縣級自建85所),投入建設資金5123.3萬元,其中包括市、縣兩級財政補助4048.8萬元、文明辦支持186萬元和社會支持888.5萬元。此外,我們每年還協調部分財政資金用于活動經費補助,組織文明單位與課外活動場所建設單位結對幫扶,解決后續運作經費難題。
三、科學整合資源,規范項目管理
堅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整合資源、一室多用、分時共用”的原則,對各項目承建單位(學校、社區)原有或閑置的場地設施進行改造、整合、升級,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場所,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
1.注重統籌協調。各部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制定實施方案、建立管理機制、督促指導建設項目順利推進。成立由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和協調指導項目建設工作,確定由牽頭單位主抓、部門聯動、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有效落實的工作機制。加強項目建設協調工作,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標準要求融入到各部門建設項目中,既推動了各部門自身工作特色,又避免了部門間的重復建設,為深化創建文明城市所用。
2.注重項目規范。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嚴格資金的使用和管理,規定配備相關器材、設備,做到專款專用,確保有限的專項資金用在刀刃上。加強督促檢查,對工作臺賬、工作措施、工作質量、進度效果做到“四個一起查”,防止“半拉子項目”和“豆腐渣項目”,力戒形式主義,確保為民辦實事項目建成一個,投入使用一個,發揮效益一個。在功能布置上,學校少年宮統一規范“六個一”標準(即一套檔案資料、一間辦公場所、一本活動手冊、一套規范制度、一支師資隊伍、一套項目標識),活動項目10個以上,落實學生全員參與和每周5小時以上活動時間;社區“少年之家”規范建有綠色網吧、心理咨詢、科技制作和體育文藝等設施。
3.注重日常管理。各活動場所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人員管理、財產管理、財務管理、檔案管理、安全管理、考評督查、獎勵激勵等系列制度,推動管理科學化。
4.注重隊伍建設。各活動場所均配備專兼職人員,定人、定崗、定職責。其中僅鄉村學校少年宮就有3800多名中小學教師擔任輔導員,向社會招募聘請700多名校外輔導員,建立了鄉村學校少年宮教研中心,不斷提升活動輔導水平。社區(村)也建立了由社工為主、兩委主干配合和社區志愿者主動參與的師資隊伍,確保活動有人員組織、負責管理。
四、堅持正向引領,強化育人功能
各牽頭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溝通聯系、協調配合,大力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豐富未成年人課余文體生活,確保未成年人課外活動場所有效運轉。
1.注重主題活動開展。各活動場所著力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家教師資、關工委“五老”隊伍、大學生志愿者、專業人才的作用,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暑期樂園”、“四點鐘學校”、暑期夏令營、拓展訓練營等“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確實提高未成年人的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
2.注重創新品牌特色。各活動場所堅持“創新形式,突出特色”的活動理念,努力做到一校(社區)一特色、人人有活動項目、經典誦讀和課外閱讀項目全參與;零門檻、零收費、零淘汰,積極為城鄉孩子、外來工子女搭建起“學、玩、樂”平臺;將南音、木偶、燈謎、茶藝、陶藝、石雕、香道、紙編等閩南傳統文化藝術融入其中,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進校園、進社區活動,突顯活動項目特色。
3.注重關愛幫扶到位。結合文明創建,督促主管部門、文明單位、社會慈善組織及各界力量主動履行社會責任,關注關愛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外來工子女)、孤殘兒童,落實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政策,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