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1日訊(通訊員 黃水林 李紹煒 本網記者李凌生 見習記者盧麗寬)二月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9—10日,在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連城縣莒溪鎮璧洲村,一年一度的游龍燈活動熱鬧上演,人們用沿襲了800多年的古老民俗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10日傍晚,隨著幾名壯漢的吶喊聲響起,由鑼鼓、燈箱隊開道,5米多長、2米多高的龍頭高高地抬起,游行活動正式開始。在龍頭的引領下,數百名村民抬著各種造型的燈籠浩浩蕩蕩地穿行在村里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整個隊伍長達300多米,放眼望去,流光溢彩、花團錦簇、美不勝收。游行隊伍所到之處,家家戶戶燃放松香、喜炮齊鳴、禮花綻放,熱鬧之極,村民們和游客紛紛用手機拍照留念。 據村民介紹,今年的龍燈共有110多節,為歷年來最多,由每家每戶各負責一節,如果一人完成需要15到20天的時間,龍燈造型也非常多樣,其中12生肖燈籠和村里特色建筑永隆橋、天后宮、文昌閣造型的燈籠格外引人注目! 據了解,璧洲村是一個有著三千多人口的傳統村落,自南宋開基以來,迄今已有800余年,這里民風淳樸,村民在勞作之余,為慶祝節日、祭拜祖先,奉祀歷史功勛卓著的名人和英雄,幾百年來傳承著客家傳統民俗,其中二月二的“游龍燈”更是還完整保留著南宋時期的民俗遺風,可謂是“南宋燈籠活化石,客家文化的桃花源?!?/span>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