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綜述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規范化建設為志愿服務提供保障
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各部門認真履職盡責,切實抓好落實,積極探索志愿服務標準化建設,制定與試行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不斷完善志愿服務體系。
民政部研究起草《志愿服務條例(草案)》,推動志愿服務內容納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制定《志愿服務記錄辦法》并推進實施。據悉,目前全國有1523個縣(市、區)、1萬多個街(鎮)、近10萬個社區單位開展志愿服務記錄工作。同時,聯合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出臺《關于規范志愿服務記錄證明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志愿者招募注冊制度、統計制度的建立發展。
上海市建立三級志愿服務網絡,成立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領導小組,建有46個市、區兩級志愿者服務基地,形成了志愿者招募、培訓、宣傳、激勵的服務鏈條,同時設立400萬元社區志愿服務專項資金。廣東佛山南海社區建立“社工志愿者”體系,推動志愿服務深入發展,同時建立社工學院、社區學院、志愿者學院三大培訓體系,實現志愿者管理流程標準化。
品牌化建設深化志愿服務活動實踐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結合社會關注的重要領域和熱點問題,深入發掘可推廣的志愿服務項目,打造了一批有實效、可持續、影響廣的志愿服務項目。
共青團中央打造“關愛農民工子女行動”“陽光助殘行動”和“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個重點品牌志愿服務項目。截至目前,“關愛農民工子女行動”在全國2856個縣市區旗實施,結對學校5.6萬所;“陽光助殘行動”在全國2817個縣市區旗實施,結對殘疾青少年245萬人;“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累計選派2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22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2100多個縣,從事為期1~3年的志愿服務工作。
國家衛計委啟動“圓夢女孩志愿行動”,覆蓋了安徽、山西、陜西3個省15個縣(區、市),共有354名志愿者與359名女孩結成長期幫扶對子;中國文聯設立“5·23”全國文藝志愿者服務日,深化“送歡樂下基層”品牌活動,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00多場次,直接服務群眾1000余萬人次。
四川成都推出“關愛農民工子女·名師一堂課”志愿服務項目,52位社會知名人士走進教室,把自己的經歷故事化作55堂特別的課程;浙江杭州塑造了“微笑行動”志愿服務品牌,目前已在國內擁有34家合作醫院,在全國多地建立了志愿者服務協調小組,基本形成全國范圍內關愛貧困唇腭裂孩子的醫療救助網絡。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