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創新 深化文明城市創建
中共廈門市委文明辦
一、 深化創建主題,打造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
2015年2月,廈門取得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可以說廈門市的文明創建進入了新階段,廣大市民對文明城市也有了新期待。“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把廈門打造成為公共文明行為示范標桿城市”的新目標應時而出。一年來,市委文明辦緊緊圍繞這一新的創建目標,在全市廣泛開展“全國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創建活動。
1.宣傳發動,營造公共文明良好氛圍。去年3月,市委文明辦印發了《關于在全市開展“文明小白鷺,陋習我說不”活動的方案》,并圍繞這一主題在各類媒體積極開展宣傳,先后以“廈門要爭當市民文明行為示范城”、“征集市民期待改善的不文明行為”、“征集文明小白鷺設計作品”等為主題進行宣傳造勢。同時制作向不文明行為說“不”公益宣傳片,在電視臺、電梯移動電視、戶外電子屏幕、公交車城市T頻道等進行循環滾動播放。隨后啟動廈門市“市民文明行為示范月”暨“文明小白鷺”進社區、進學校活動,廣泛開展市民文明講堂、文明小白鷺社區公益行等社區活動和“我是小白鷺,文明我先行”活動、“文明小白鷺,快樂小拍客”圖文征集活動等,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央視新聞微博、光明網、新浪網、鳳凰網等知名網站紛紛進行轉發、轉載,為打造“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2.分類創建,全面開展公共文明示范活動。為推動活動落實,我市制定《廈門市打造“全國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工作方案》,明確創建工作目標、活動內容與責任分工。同時,召開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座談會,明確“建設全國文明城市標桿城市,把廈門打造成為市民文明行為典范標桿城市”為今年創建主題。會上,市旅游局、衛計委、交警支隊等相關部門分別提出了公共文明行為示范城推進思路,27家全國級文明單位帶頭發出爭創倡議。各區、各有關部門按照市委文明辦統一部署,積極開展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創建活動。如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和南普陀寺聯合發起踐行垃圾不落地等六類公共文明準則的“善心善行365”活動;湖里區推進“做第二故鄉文明創建的主人,爭當抵制不文明行為的使者”等主題宣傳活動;海滄區率先出臺《海滄區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行為規范》,在全區范圍內打造文明行為示范學校;集美區推出文明使者“阿集”、“小美”,開展“文明新風進村居——向不文明行為說不”系列活動;教育部門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文明小白鷺”進學校等主題活動;旅游部門在各主要旅游景點、旅行社開展文明旅游行動;交通運輸局設立“市民文明行為示范公交站點”,開辟“文明公交示范線路”,推廣“無飲食車廂”等。同時,市文明辦結合文明社區、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在各區各確定一個項目,采取市、區、街(鎮)三級給予一定配套補助的方式,建設了金山市民文明行為示范園、龍頭路垃圾不落地示范街、嘉庚公園文明行為好習慣示范廣場等一批市民文公共明行為示范基地。在創建中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方法,發動市民、村民從房前屋后整治、空間認養認管入手,將原來臟亂、閑置的空地通過清掃平整、植樹綠化,變身美麗溫馨的小公園、小景觀,市民群眾主動參與,自己動手綠化美化,花草、樹苗自行認養,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共同推動公共文明。
3.專項整治,重點推進難點問題解決。各有關職能部門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集中力量解決市民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例如:市公安局開展文明交通行動,加強對行人亂闖紅綠燈,車輛不按規行駛、亂變道、亂停放等,以及渣土車、三輪車、電動車違規上路、亂行駛等交通亂象的持續整治;市建設局開展城鄉家園清潔行動,加強文明工地創建,嚴禁建筑工地廢土亂撒漏;市市政園林局開展垃圾不落地、整治“牛皮癬”等行動,維護公共設施整治;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對各種占道經營、不規范戶外廣告等持續整治,并加大對沿街店面商鋪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的監管與處罰力度,各項活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打造升級版,推行“善行廈門日行一善”活動。為推進公共文明示范城創建活動,市委文明辦打造“升級版”,啟動了“善行廈門”活動,推出了“善行廈門”微信平臺,在全市各級文明單位、文明學校、文明社區等率先推廣“善行廈門”行動。近期,又推出了“善行”APP手機應用軟件,這款軟件能夠記錄和傳播善心善行,引導市民群眾弘揚社會正能量,傳播文明新風尚,使善行活動人人可為,隨時可為,隨處可為,成為我市道德建設的新手段、新平臺。2016年1月24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城市民生建設與民生保障論壇暨2015社會治理創新經驗交流會上,由廈門市委文明辦報送的“全面提升市民素質,打造全國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案例獲評2015民生改善優秀案例,同時,廈門榮獲“全國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榮譽稱號,成為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