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寧等志愿者前往慰問孤兒
文明風2月4日訊? 翟寧,女,陜西三原人,1981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莆田第三中學中教二級教師。
九年來,她“矢志不渝”地堅持志愿服務,關愛留守學生和農民工子女,傾聽他們的心聲。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了教師和志愿者的良好形象,贏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信任、支持和尊重。
翟寧曾榮獲福建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十佳志愿者”、福建省“文明交通志愿者”、福建省“優秀巾幗志愿者”、莆田市首屆“最美青年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作為教師,她給留守孩子姐姐般的關懷;作為志愿者,她撒播著愛的正能量!來莆田9年,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這片熱土,在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之外,她還利用節假日時間堅持不懈地參加志愿活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奉獻愛心,傳播正能量!她叫翟寧,莆田三中的一名教師。
留守孩子眼里的“知心姐姐”
2005年8月,城廂區對外引進人才, 翟寧作為區里首批對外引進的外地教師之一,千里迢迢從陜西西安來到莆田。
剛來莆田任教時,學校就讓翟寧擔任班主任。
那時,她吃住都在學校。過了一段時間,她發現,班里一些學生即使是節假日也不回家。為什么呢?經過一番了解,原來,這些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家里頭也沒親人在,“家”只是一座冷冰冰的房子,都不想回去。獲悉實情后,她想,這些留守孩子正值青春期,很需要家庭的溫暖呵護,卻和父母聚少離多。一直這樣下去,對留守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于是,她在班級中開展“感恩父母”等親情主題班會課,分享留守學生的快樂、憂愁,提振他們的自信心。在平時的工作中,她對這些留守孩子也總是關愛有加。常常和他們談心、聊天,傾聽他們的心聲,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生吳文通由于胃炎,醫生交代不能吃食堂飯菜,讓家長陪讀照顧。那時離畢業只有1個月了,小吳父母又遠在外地無法回來,翟寧得知后,主動讓吳文通來她宿舍“搭伙”。學生小鄭拉肚子,翟寧趕忙將他到醫院,并徹夜陪伴掛點滴……因為她的親情付出,孩子們親切的稱呼翟寧“知心姐姐”。
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了減輕留守孩子的孤獨感,在從教的前6年里,每逢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她都和這些留守孩子一起度過,想方設法豐富孩子們的節日生活。比如,中秋節來了,她都會買來月餅分給班上的留守學生,教孩子們一起動手包水餃,再煮幾道自己拿手的北方菜,一起快樂過節;端午節到了,她就按照莆田本地的習俗,采購了鴨蛋、粽子、艾草等,煮熟了分給參加聚餐的留守孩子。“讓學生們感受到沒有父母在身邊的節日,仍然是快樂、幸福、有人關心的,讓學生們也感受到學校和班級的和諧與溫暖,同時讓他們在動手中也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民俗。”翟寧說。
如今,翟寧有了家庭,她仍然不辭辛苦,堅持周末或者課余時間為部分留守學生義務補習功課,盡量和他們多呆一會兒。有時輔導學生往往錯過吃飯時間,很晚才回家,但家人還是很理解她。同時,她的做法得到很多學生及家長的高度贊賞。已畢業的留守學生,在教師節或春節等傳統節日,都會發祝福短信或到學校、家里來看望她。一年春節,一位已經畢業的留守學生懷著感恩的心,將一尊精致的水晶紀念品送到學校,表達對翟寧的感恩之情,紀念品上還特別寫下這樣的內容“十年樹木百年人,老師恩情比海深,一日為師終身母,俯首甘為孺子牛,畢生難以報師恩”。
志愿服務傳播正能量
在莆田生活9年時間里,翟寧并沒有將自己當成“客人”,而是將這個海濱小城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工作之余,她利用節假日等業余時間,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堅持不懈地參加各級各類志愿活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奉獻愛心,傳播正能量。
2010年,福建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在莆田隆重召開,經過層層選拔,翟寧成為省運會的禮儀志愿者。在當年8月份的賽艇比賽中,她主要負責禮儀頒獎工作。記得賽艇比賽是在比較偏僻的東圳水庫賽艇訓練基地,8月的莆田十分的潮濕悶熱,再加上蚊蟲叮咬,這種氣候對于在北方生活了20多年的翟寧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考驗。因為離市區比較遠,所以志愿者們必須凌晨5點就要起床,在市區指定的酒店集合乘坐大巴趕往比賽地點。因為時間太緊,翟寧也就顧不上吃早餐,整個比賽結束到最后頒完獎回到市區已經是下午1點多了。期間,她和其他志愿者沒有吃任何東西,但憑著意志力的支撐,以飽滿的熱情和最燦爛的微笑完成了整個賽事的頒獎任務。
之后,翟寧還受團市委邀請負責開幕式120人禮儀鮮花隊的排練工作。作為隊長,她深知責任重大,于是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認真對待,艱苦訓練,不負眾望!為了提高訓練效果,翟寧將所有隊員分成若干個小組,分別嚴格強化訓練,認真糾正她們的每個細節動作。強化訓練期間,她們都是就地用餐,中午就地休息。高強度的訓練讓身體單薄的翟寧有點吃不消,腸胃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雖然如此,但是為了能盡快把隊伍排練到導演要求的標準,翟寧從未落下任何一次訓練和彩排。從而確保了開幕式上的完美表現。
開幕式結束后,翟寧又參加了體育公園場館網球比賽的頒獎活動、閉幕式的禮儀頒獎彩排和訓練等。在為期兩周的省運會中,翟寧以最飽滿的熱情和最真誠的微笑服務“省運”,她的努力也得到了組委會的高度認可.經大會組委會的研究決定,翟寧榮幸的獲得福建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十佳志愿者”榮譽稱號!
采訪中,筆者發現,翟寧參與的志愿活動范圍非常之廣,持續時間之久,讓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2006年9月,翟寧積極參與到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活動中,并充當志愿者,熱心為來自臺灣的客人做好服務工作。
2008年汶川地震后,她積極響應團市委號召,組織青年志愿者頂著烈日走上街頭為“愛心募捐”活動做了大量的宣傳和服務工作,募集到很多善款第一時間送到災區。
2012年12月,在全國文明交通安全日來臨之際,翟寧作為文明交通志愿者代表在文明交通安全啟動儀式上宣誓,號召市民遵守交通信號燈,文明駕駛,安全出行。同時她常常利用節假日時間協助交警同志在交通要道十字路口充當志愿者引導員,引導行人安全通過斑馬線,總是以最美的微笑迎接來來往往的行人,給他們送去最溫暖的叮囑。
2013年9月,作為志愿者,翟寧被城廂區檢察院聘任為“合適成年人”,協助檢察院的辦案人員和一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溝通。為此,她經常要去看守所給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些心理上的輔導和幫助,以便更好的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2014春節前后,翟寧組織志愿者們通過QQ群和微信群等網絡交流平臺籌集善款和物資,為許多低保戶送去年貨和慰問金,還為貧困家庭的孩子送去助學款,并及時跟進與孩子們進行溝通交流,給予孩子們更多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
她還經常組織民間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們參與環保公益活動,去市區周邊的一些旅游景點撿垃圾,美化城市家園。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無法延長它,無法讓它永存,但是我們可以用奉獻來體現生命的價值,用奉獻來換得生命的永恒。”翟寧說,作為一名志愿者,要有“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好處”的奉獻精神,要有“矢志不渝”的堅持。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最可貴的就是堅持,她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繼續踐行著一名普普通通的志愿者的鏗鏘誓言。
在翟寧看來,不管是做志愿者,還是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或者作為其他崗位的一員,都要有“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好處”的奉獻精神,要有“矢志不渝”的堅持!在用行動去幫助別人的同時,更應該將這種做好事助人為樂的精神傳播到社會的每個角落,讓更多的人理解這種精神,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無私奉獻的行列,正如歌詞當中唱響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城廂區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