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徽省合肥市三河鎮已評選出星級文明戶1345戶,其中五星級文明戶807戶,占全鎮總戶數的6%。而且隨著“星級文明戶”評創活動的開展,當地村民形成了以“星”多為榮的氛圍,村民之間鬧矛盾的少了,互相謙讓的多了,房前屋后丟垃圾的人少了,愛護環境的人多了,古鎮農村迎來了一股新風尚。(安徽日報12月7日報道)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第一次提出“美麗中國”的全新概念。而習總書記在2015年的“新年第一課”所強調的核心內容就是,當人民公仆,創文明縣城,建美麗鄉村。無論是黨的十八大報告還是習總書記的“新年第一課”,都是著眼于社會發現的現狀,高屋建瓴,彰顯了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基層城鎮與鄉村的居民收入,都已經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其物質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道德盛景卻并沒有隨之出現,反而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精神荒蕪”現象,在一些偏遠的山區農村則尤為嚴重。 目前,農村“精神荒蕪”現象主要有娛樂荒蕪、親情荒蕪、道德荒蕪和思想荒蕪等這幾種亟待整治的現象。而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而言,“創文明縣城,建美麗鄉村”,必然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受到傳統的農耕文明的長期影響,基層城鎮與廣大鄉村的居民,其精神世界的發展與生活習慣的改進,與物質生活的迅速發展相比,存在著明顯的滯后現象。對此,僅僅是指責,是無濟于事的,積極有效的引導,才是我們唯一正確的選擇,因為,文明的理念,需要培養;文明的習慣,更需要引導。所以,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培養與引導的作用,繼而因地制宜,推出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予以培養和引導,美好鄉鎮的畫卷,就能夠由此而展開。“星級文明戶”的評創活動,就用具體可見的顯著實效,說明了一切。
總體而言,雖然存在著認知標準上的差距,但是,人,總是向上向善的。激發民眾向上向善之心,“向上向善”的行為,也就蔚然成風。即便是我們真的淡泊名利,然而,面對著那一塊“五星級文明戶”的獎牌,誰都會心生喜悅,心存羨慕。既然粗鄙的生活習慣能夠養成,那么,文明而精致的生活習慣,不也是同樣可以養成嗎?那一塊“五星級文明戶”的獎牌,既是村民們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的目標,更是他們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的原始動力。尤其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文明的生活習慣,必然對鄉鎮環境與人際關系的改善起到直接的促進作用,而良好的生活環境與人際關系,也能對我們的言行舉止,產生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在開展諸如以“星”為榮的“星級文明戶”的評創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持之以恒且常創常新。當“以星為榮”的理念及腦入心并成為所有村民所遵循的“新常態”,文明縣城與美麗鄉村的錦繡畫畫,就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在你我的眼前,并將美麗中國裝扮得熠熠生輝。(范德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