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所向豈容感恩美德“溺水”
我們之所以要堅決反對被見義勇為所救者的背恩棄義,因為,這顯然是對正義、良知和道德的公然凌辱,更是對見義勇為犧牲者潑出的最大污水。其不僅會因此惡意污損了英雄的形象,更會令其家人在失去親人之痛后,又因失去公道人心而更加錐心刺骨;這也同樣會讓維系社會和諧文明的道德,受到惡意的中傷與摧殘。或許,當此類忘恩負義之事發生后,就會令人們因之心寒意冷——以后,誰還敢無私無畏、勇敢向前地救人于旦夕和方寸之間呢?最終,對道德的傷害,都會損及我們每個人。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事實上,面對見義勇為的犧牲,即便盡其所能的感恩之舉,都依然會顯得如此的渺小,更何況反其道而行之的惡意中傷恩人呢?——如此之人,不可能會活在幸福的精神世界中,所以尼采說:“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反之,則任何忘恩者,都只會是道德上的病人,其也必會因之痛苦不堪一生,會在道德法庭對其發出的生不如死的“判決”中煎熬不止——因為,“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當然,當美德遭遇“污水”時,一方面可從道德的角度予以譴責與聲援,像多人勇敢地站出來作證,還英雄以清白;當地政府也準備為英雄申請“見義勇為”光榮稱號;媒體上,眾口一詞對英雄的禮贊、對忘恩者的譴責,都彰顯出感恩美德“不可溺”的民心所向。另一方面,也可適當讓道德之兜底的法律出場。對忘恩負義的惡意中傷者,為其造成的傷害付出應有的違法代價。
當道德之矛與法治之劍齊發,忘恩負義就會無所遁形,則對見義勇為等美德的感恩之心,就再也不會“溺水”了。(東不俞)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