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所向豈容感恩美德“溺水”
12月5日,山東小伙郭強在西青區某小區前為救輕生同事跳入河中,救出同事自己卻不幸溺亡。讓郭強家屬十分氣憤的是,郭強明明是救人犧牲,但獲救同事和另外兩名當事人,起初對郭強家屬和警方咬定他因感情問題而輕生,直到多人提供證言,三人才改口還了郭強清白。(12月8日《西安晚報》)
中國有句老話叫:“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如果不酬恩情,反而恩將仇報,則就會應了英國一句諺語:“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品行中最不好的”。當恩人郭強見義勇為、不惜犧牲生命,卻未想落得被救者反誣一口,想必其在九泉之下若有知,亦會出離憤怒吧?好在,在現實、良知與法治面前,正義、道德最終戰勝了自私與陰暗,終還英雄清白高潔之身。雖然,此類被救卻被誣事件,雖只是個案,但所有良知者和維護正義者,都應做感恩之德的守護神,決不能讓這一最美好的事物也“溺斃于水”。
見義勇為,是中華傳統美德,也是人類道德天空中,最為閃亮的星眸——見義勇為者,具有無私無畏、不怕犧牲的無比高尚精神,它是人類美德頂峰上無與倫比的標桿。而見義勇為之付出,對英雄而言,其代價往往極大,常會以個人寶貴生命的付出,換來對他人的營救。
因此,正常情況下,相信絕大多數被見義勇為施救者,都不會昧了良心,做出忘恩負義的舉動。個別情況下出現的被救者之忘恩,顯然多緣于心理驚恐,特別是憂于經濟賠償壓力,而錯誤地選擇了背恩棄義——雖然這種特定環境與心理作用的原因可能存在,但這仍然不能成為一個被救者忘恩棄德的理由。相信被救者如此選擇后,其良心深處,也定然會一生為之背負沉重的“十字架”。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