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第二十九次全國“掃黃打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組長劉奇葆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以專項行動為抓手,以互聯網為主戰場,依法整治各類文化市場,著力打擊網上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進一步規范新聞出版秩序,切實維護良好文化生態。 (1月16日 《人民日報》)
將互聯網比作“掃黃打非”的主戰場,非常貼切。君不見,曾經,互聯網上各類淫穢色情信息充斥網民視聽,毒害青少年心靈;君不見,曾經,互聯網上各類盜版侵權資料魚龍混雜,讓知識產權所有人義憤填膺;君不見,曾經,互聯網上各類詐騙行為屢屢發生,讓公眾防不勝防。這些丑陋邪惡的東西,把網絡空間弄得烏煙瘴氣。
盡管,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對互聯網領域整治力度持續加大,祭出了一系列重拳,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讓原本烏煙瘴氣的網絡空間為之一新。但現實是,互聯網上淫穢色情信息、盜版侵權現象、各類違法詐騙行為依然沒有絕跡。也就是說,互聯網在造福人類的同時,網上相關風險仍未徹底解除,打造網清朗朗空間需要久久為功,互聯網仍是“掃黃打非”的主戰場。
事實上,將互聯網定位為“掃黃打非”的主戰場飽含多重意思。一是對我國互聯網事業發展的清晰戰略定位。目前我國的網民已達6.68億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大國,要從互聯網大國邁向互聯網強國,必須掌握在互聯網領域的話語權,形成互聯網領域的良治。而徹底清除互聯網領域的各種丑陋現象,是形成互聯網良治的必由之路。二是對我國文化市場格局的再確認。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文化產業格局發生巨大改變,更多的文化項目、文化資源由“線下”轉到“線上”,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將互聯網定位為“掃黃打非”的主戰場,符合“互聯網+文化”的要義。三是意味著“掃黃打非”要在互聯網領域投入“重兵”,各部門之間要形成戰斗合力;意味著要祭出“重器”,打防并舉,預防和懲治相結合;意味著要將網上各類丑陋現象分割包圍,各個擊破,不留后患。
“掃黃打非”在互聯網領域任務的艱巨性,互聯網斗爭的復雜性等,決定了這是一場持久戰。而打好這場持久戰,就要按照劉奇葆部長所提出的關于“堅持打管并舉、標本兼治,加強統籌謀劃,創新方式方法,做到個案打擊與整體推動相結合,網上與網下行動相結合,查堵與反制相結合”相關要求,堅持不懈,持久發力,直至互聯網主戰場取得全面勝利。(桑勝高)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