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李炎全考取到漳州衛生職業學院進行系統學習。畢業后,他選擇回鄉,在馬坑鄉衛生院當一名普通鄉醫,至今已36年,成了主治醫師。
馬坑鄉是漳州市海拔最高、華安縣最偏遠的鄉鎮,全鄉有5000多人,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了許多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各村分布零散,醫療條件差,百姓就醫困難。
“農村地區農民看病是不分時間的,不管是半夜三更,還是寒冬臘月,隨時有病人上門來求診。”李炎全說,“鄉村醫生什么都得會,就跟‘萬金油’一樣。”
記得一個深夜,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夢鄉中的李炎全。原來是本村的鄒三李來敲門,說鄰居鄒振錫突然感覺胸悶、心慌,喘不過氣來,讓李炎全趕緊去他家瞧瞧。
夜深天冷,李炎全毫不猶豫地拎起診箱,拿上手電筒,跟著鄒三李匆匆地消失在黑夜中……等一切都忙完時,天空已泛起魚肚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管到哪村哪戶,都靠走路。那時村道都是泥土路,坎坷不平,半夜出診,路上摔跤是常有的事。
“最遠一次要數到文華村的苦田坑了,當時我下午出發,翻山越嶺,走了大概3個多小時才到達病人家里,天已經都黑漆漆了。”李炎全回憶說。
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李炎全把妻兒也接到衛生院住。除了父母偶爾身體不適,他回去照顧幾天外,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每年春節,我基本上都是在衛生院值班中度過。”李炎全說。他的手機24小時都開機,只因為農民患者找他看病比較方便。
馬坑山高路遠,工作條件十分艱巨,鄉衛生院的醫務人員大多留不住,先后不知道換了幾茬,可唯獨李炎全一直堅守著。曾經,他也有機會調到市、縣工作,但都被他回絕了。
李炎全還是山區里的“戶戶通”。由于出診需要,他幾乎跑遍了全鄉各村的每戶人家、每條小道,特別是周圍的幾個村子,只要說得出姓名,他就能知道誰家住哪。在街上轉一圈,一提李炎全,基本都知道,對他的醫術、醫德更是直豎大拇指。
“老院長李炎全真是個大好人,看病服務態度好、責任心強,誰有需要都隨叫隨到,沒有任何架子。我們看病都愛找他。”72歲的老農鄒天豹夸贊連連。
30多年來,李炎全先后診治病人15萬多人次,搶救危重病人幾百例。最難得的是,在他從醫生涯中,從未出現過一次誤診或一起醫療差錯事故。
扎根山區,奉獻青春,李炎全也收獲了不少榮譽,如“福建省衛生戰線先進工作者”、“漳州市衛生系統學習雷鋒、白求恩先進個人”、“福建省農村衛生先進工作者”、“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
但在榮譽面前,李炎全認為自己只是小山村里的一位平凡醫生,做了自己該做的事而已。他說:“把病人治好了,讓他們健健康康的,就是我最快樂的事。”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1-26廈門一產科醫生連做三臺手術累暈倒 剛挽救一新生命
- 2015-12-31閩清縣舉辦首屆最美鄉村醫生評選活動
- 2015-12-17福州現暖心一幕:八旬翁摔路邊 路人醫生接力救
- 2015-09-14福州八旬老人騎車時栽倒在地 過路醫生出手搭救
- 2015-09-14福州:八旬老人騎車栽倒在地 過路醫生出手搭救
- 2015-09-10衣柜放樟腦丸會讓孩子智障? 醫生稱網上說法太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