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扶重點青少年?過去,通常通過志愿者、愛心人士的志愿活動來推進,這一做法由于零散和不夠專業,往往效果不明顯。寧德市蕉城區通過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嘗試為重點青少年提供更專業的幫扶。
志愿者教孩子玩積木游戲。
東南網1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旭濤)
專業幫扶
效果就是不一樣
“原來我不開朗,現在我變得樂觀了,也明白什么叫團結,什么是彼此信任。我還知道了,別人能完成的事,只要我花上兩三倍的時間,也一定能完成。”
近日,寧德市蕉城區一場名為“呵護青春,助力成長”的關愛幫扶重點青少年行動落幕。分享會上,學生小曦(化名)克服心理困難,勇敢地走上前臺,分享自己的改變。
小曦是一名來自農村的小學生,也是社會福利院的孤兒,由于身患殘疾,自卑感一直伴隨著他成長,因此他很少與人接觸,常常郁郁寡歡。2個月前,他和其他39名小伙伴一起,成為這場活動的幫扶對象。
與以往志愿者義務獻愛心幫扶形式不同的是,此次幫扶,由蕉城團區委采取向社會購買專業服務的形式進行。提供服務的是寧德市心理咨詢師協會,因此幫扶活動更到位更精準。
市心理咨詢師協會會長錢錦彬告訴記者,活動一開始,協會就采用專門的心理測驗標準SCL90對孩子們的情況進行測評,前后變化有科學的數據支撐。同時,心理咨詢師也針對不同的孩子進行了專門的個案咨詢,了解其身心狀況,并制定個性化的幫扶計劃。參與者們先后在蕉城區檢察院預青基地、后山夜校、蔡威館等地組織了9場專業性活動,讓這些孩子能夠在小組活動、素質拓展、個案咨詢中獲得體驗與成長。
錢錦彬說,2個月的努力,他們讓小曦從當初一個性格冷漠的孩子,變成現在這樣愿意上臺分享經驗的樂觀少年,變化讓大家有說不出的安慰:“在團隊活動中,我們的心理咨詢師并沒有另眼看待他,團隊伙伴也沒有因為他‘拖后腿’而嫌棄他,這讓他感到一種深深的認同感,開始嘗試融入團隊、與人交流。”
和小曦一樣,在專業團隊的幫扶下,許多孩子有了積極的變化:有網癮、經常逃學的孩子能夠靜下心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孤僻的孩子學會主動向老師、同學問好;抑郁的孩子開始有了燦爛的笑容……家長、老師都為這些不可思議的變化而欣喜。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6-01-24130名志愿者分40組 為260戶貧困殘疾家庭送溫暖
- 2016-01-23省旅游質量監督志愿者總隊成立 成員來自全省各地
- 2016-01-21邵武昭陽街道公太社區:志愿者義務清掃助力文明城市建設
- 2016-01-20平潭志愿者與社區攜手迎新年 情暖空巢老人心
- 2016-01-20福清市“薛建波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舉辦公益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