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閱讀時要理解題目的意思和要求,也要結合上下文……”4日上午,踩著課間鈴聲,記者來到龍巖市新羅區白沙鎮捷步八一希望小學六年級一班,只見一名身穿灰色夾克的中年人站在講臺上,用略帶沙啞的聲音認真地為學生講解閱讀理解知識。
中年人叫俞長發,今年58歲,是該校的一名語文老師。從1978年加入教育隊伍至今,他37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地轉戰在白沙鎮呂鳳、鄒山、羅畬等偏遠小學,用無私奉獻的愛心澆灌了山區的花朵,2009年被省教育廳授予“福建省優秀農村教師”,2014年被人社部和教育部授予“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個‘兵’卻留了下來,并且在白沙鎮一干就是37年。”白沙小學中心校校長詹繼斌說。
剛從龍巖師范學校畢業的俞長發服從組織安排到被稱為龍巖的“西伯利亞”的白沙鎮呂鳳村教學點任教,這一干就是整整11年。
當時,呂鳳村教學點離家30多公里,山路異常崎嶇,很多貧困學生需要俞長發照顧。因此,能回家幾乎成了俞長發的一種奢望。2000年年底,正在為貧困學生補課的他接到電話,母親突發急性闌尾炎急需住院動手術,家里一直催促他趕回去,但眼看快考試了,孩子不能不管。待母親住院幾天后,他才匆匆前往醫院,因此受到家里人的抱怨。“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事后,俞長發這樣寬慰自己。
由于山村缺乏教師,且放心不下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這些年,俞長發幾次主動申請到白沙呂鳳、鄒山等偏遠的單人校教書。“面對這么艱苦的條件,很多同事都往城里跑,家人也勸我調走,但眼看那么多孩子需要我,我就是不忍心。”俞長發說,在他努力勸說下,最終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甘當山區的‘保姆’,不放棄一個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他們。”這是俞長發近年來一直堅持的理念。3年前,剛教完畢業班的俞長發任三年級語文教師。那時候班上一名叫詹麗(化名)的后進生學生引起了他的注意。“當時她的學習成績很差,都在60分左右,很多老師認為她沒辦法改變了。”俞長發說。
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俞長發發現這個學生很有寫字和朗讀天分。于是,在學校每次組織的活動上,他都讓詹麗參加表演,獲得了幾個一等獎,受到了學校師生的好評,也使詹麗找回了自信。隨后,在俞老師的精心教導下,她終于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困境,成績一直保持優秀。
以前,大山里的生活極其困難,所需蔬菜只能靠自己開荒種植,有時甚至整個月吃不上肉。為了山里的孩子,俞長發動員妻子把貧困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還經常買些學習用品送給貧困的孩子,并利用課余時間步行幾公里路為孩子們輔導功課。
俞長發就是這樣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澆灌著這些偏遠山區的祖國花朵。他說,這樣當老師,他才無愧于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6-01-06陳芬芳:無怨無悔照顧83歲高齡婆婆
- 2015-12-28吳茶花: 不離不棄 無怨無悔
- 2015-12-28洛江馬甲鎮:照料癡呆癱瘓在床公公 她無怨無悔
- 2015-12-08邱福森:80后小伙10余年堅守山區無怨無悔
- 2015-10-08吳茶花: 不離不棄 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