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2015年度拆違情況表(單位:萬平方米)
東南網1月12日訊(福建日報)2015年,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狠抓落實,持續作為,不斷創新,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全省違建蔓延勢頭基本得到遏制,有力有效助推城鄉環境面貌改善。全省新拆面積5120萬平方米,騰出土地6269萬平方米,拆后利用4594萬平方米,“兩違”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各地堅持發展導向、惠民導向,從群眾反映突出、負面影響較大的重點難點問題入手,將拆違重點與城鄉建設、項目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溪域整治等工作需要緊密結合,通過實施主題拆違,消除城鄉房屋安全、消防安全等隱患,消除城鄉臟亂差現象,改善人居環境,使得治違成效凸顯。如龍海市將“兩違”整治拓展到水流域環境、農業污染、工業污染、膠合板廠、廢舊塑料加工廠等內容。
各地健全網格化管理,加強日常巡查,嚴格管控新增違建,如廈門湖里區完善四級網格化巡查機制,發動群眾共同締造美麗廈門。
全省穩步推進歷史違建分類處置,大多數地區已出臺分類處置標準辦法,一些地區通過以點帶面,個案突破的嘗試,取得一定成效。南平市延平區選取試點,建立市區一體,四級聯動,抽調專人,駐村蹲點等工作機制,通過因地制宜編制整治性詳細規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逐個提出試點村每宗違建的處置意見。
全省建立省市縣三級督查考評機制,做到督查與問責有機結合,并通過效能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公眾監督,充分發揮考績導向、激勵和監督作用。如寧德市建立“兩違”治理工作落后鄉鎮(街道)單列管理,促進了治違各項工作的推動落實。
全省以“無違建”示范點創建為抓手,以點帶面,構建日常巡查、網格化管理、快速反應、責任追究、信息共享及部門聯動等機制,推進標本兼治、疏堵結合的防控體系制度建設。福州市出臺《城區兩違查處規程》,泉州市強化公安與城管執法部門聯動協同機制,漳州、龍巖、南平等地嚴把資格審核關,將參與“兩違”人員列為村兩委候選人不宜條件。
全省各級充分發揮媒體新聞宣傳和輿論監督的作用,保持高壓輿論態勢,省里開展好新聞評選、采風活動,各地開設專欄、刊播相關新聞、刊發法律法規知識和評論,還以微信公眾號、公益廣告、口袋書、宣傳畫、專題片等創新形式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各地突出群眾參與,拓寬投訴舉報渠道,建立重點案件掛牌督辦制度,福州市、泉州市泉港區等地對投訴舉報進行獎勵,“兩違”綜合治理工作逐步成為群眾自覺參與的行動,全省拆違治違群眾理解、社會支持的共識氛圍日趨濃厚。
2016年:砥礪前行 著力構建常態化長效機制
福州高新區拆除28棟搶建博賠房
2016年全省“兩違”綜合治理工作將切實貫徹中央、全省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認真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保持拆違高壓態勢,堅決遏制新增,深化鞏固提升治理成果,著力構建常態化長效機制,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增加獲得感。
2016年全省拆違目標任務依然為3000萬平方米,更加注重拆違質量和效益,嚴格落實網格化防控體系,突出“四重點、五部位、六先拆”的治理,重點對2014年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頂風作案違建進行全面清理;結合生態環境治理、美麗鄉村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等工作,深入開展城鄉接合部、開發園區、重點項目周邊等主題拆違,切實解決直接影響城鄉面貌和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全面摸清底數,妥善處理歷史違建,選擇試點,逐個突破,逐步推開;暢通疏導渠道,落實個人自建房審批制度,結合危舊房改造工作,及時滿足人民群眾的合理住房需求;優化拆后土地利用,合理規劃、改造、建設拆后騰出土地;推進依法治理,推動《福建省違法建筑查處條例》立法,加強輿論引導和法制宣傳教育;以“無違建”為目標,開展市(縣、區)、鄉鎮(街道)、村(居)各級“無違建”示范點創建活動,把“兩違”綜合治理推向縱深;健全完善制度,形成讓人“不敢、不能、不想”違建的長效機制,實現標本兼治。
廈門市:完善機制落實責任 共同締造美麗鷺島
廈門市“兩違”綜合治理歷年情況表(單位:萬平方米)
利用數字城管形成“兩違”管控網
廈門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全面發動,精心組織,穩步推進“兩違”綜合治理工作。2014年至今全市累計摸底“兩違”1735萬平方米,拆除“兩違”1388萬平方米,騰出土地2958萬平方米,拆后利用土地2565萬平方米,“兩違”綜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廈門市形成了高壓治違的良好態勢,探索和建立起以“網格巡查、快速拆除、嚴防嚴控新增違建”為抓手,以“典型案件重點督辦、歷史遺留違建分類處置”為突破,以“聯合執法、責任追究、健全保障”為合力,以“第三方測繪、航攝圖斑比對、財政審核、綜合考評”為監督激勵,以“加強拆后利用,提高騰出土地利用率”為手段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全市新增“兩違”得到有效遏制,歷史違建存量逐步削減,“兩違”綜合治理工作成效得到了市民群眾的高度認可。
健全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四個作用”。完善政策法規保障作用,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13個文件,建立責任機制、違法建筑快速查處機制、第三方核實機制、綜合考評機制、領導干部參與違建情況的監督問責機制、疏導機制、聯合執法機制等7項機制,形成全民守法、合力治違的一個大環境。充分發揮街道和社區的基礎作用,以社區(村)為單位,分片、分小組開展全面調查摸底。充分發揮區級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的牽頭作用,以各區“數字城管”中心為軸心,以聯席會議為平臺,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市、區、街、村四級立體巡查監督網絡。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紀委等機構的監督作用,思明區人大及政協、集美區人大、湖里區政協等部門多次組織代表委員們參與“兩違”綜治工作的檢查。
擴大控管力量,切實做到“兩個發動”。充分發動巡查控管力量,落實網格管理全覆蓋,以街道、社區及相關基層管理部門為網格,通過“數字城管”平臺實現部門協作。充分發動市民群眾,開展主題宣傳,利用各類媒體及群眾喜聞樂見的晚會、標語、有線廣播、宣傳車、手機報、微信等形式,營造全民參與的查違聲勢。
保持拆違攻勢,緊緊扣住“三個節點”。抓住“重點”,集中開展“四重點、五部位”專項整治,實施“六先拆”。攻克“難點”,群策群力解決群眾投訴、媒體曝光違建難題,先后依法拆除了椰風寨、白鷺洲“田園沐屋”、禾祥東路32號地塊等典型違建,依法清理恢復了環島路木棧道被非法占用的國有土地,依法沒收了海警三支隊違建“小產權房”項目。打造“亮點”,開展重點工程領域“兩違”專項治理提升行動,迅速拆除了同安區新民鎮禾山村的“廈門北動車所”項目預征地內違法搶建的168棟建筑物,拆除違建面積4.9萬平方米,騰出土地2.1萬平方米,保障了重點項目的建設。
鼓樓區:集中會戰 老城區展新貌
二環路沿線整治后
竹林境新村屋頂整治
鼓樓區是福州市的老城區,老干道、舊小巷、老舊小區多,歷史遺留的亂搭亂蓋問題較為突出。這個區以創建“無違建”示范區為契機,有計劃、有步驟,扎實推進,持續發力,積極治理。2015年立案并拆除了1053起,11.21萬平方米(不含拆除防盜網約10萬平方米),平均每天拆除3.19起。
一是注意從“三縱三橫”15條主干道入手,重點突破。從轄區主干道入手,先后組織開展了二環路會戰、湖東湖濱路會戰、烏山古田路會戰等11次集中會戰,拆除轄區內“三縱三橫”15條主干道周邊的“兩違”200余起1.26萬平方米,基本實現了城區主要干道和進出城道路可視范圍內無顯見性違建的階段性工作目標。
二是逐步向居民集中區深化,連線成片。在集中拆除交通干線可視范圍內違建的同時,逐步向居民區延伸,以小區為單位,連線成片,做到一視同仁,整體推進,既保證了執法的公正性,又促進了拆違的順利進行。先后集中拆除了東湯小區、力信新村、河南新村等52個小區300多幢樓體共3.4萬平方米的違法建設。
三是做好“五個結合”,為民生和環境改善提供堅實保障。與省市重點項目建設相結合,拆除項目周邊違建100余起3.2萬平方米,為森林步道、雙下路拓寬等項目掃清障礙;與建華支巷、大根路等11條小街巷改造相結合,拆除違法建設140起1.13萬平方米;與福一村、銀湖花園等30個老舊小區改造相結合,拆除老舊小區亂搭亂建200余起1.8萬平方米;與二環路、六一路及小柳新村、興園新村等16條道路和17個小區的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拆除180棟樓樓面1.2萬平方米違建和8萬平方米的防盜網等立面違建;與保障青運會相結合,在2個月內集中清理了青運會比賽場館、入住賓館和進出城干道周邊可視區域內約3300平方米違建,努力展示福州美麗有序的基本面貌。
泉港區:著力創建“無違建”示范區
每月開展拆除行動
泉州泉港區著力創建“無違建”示范區,形成“緊抓兩類人員(即鎮、村干部與城管、土地監察執法人員等兩類治違主體責任人員和專門督查人員)、落實八大環節(即信息收集→發布通報→快速查處→督查核實→整改執法→督查驗收→評議核銷→責任倒查)”的治違流程圖模式。具體做到“七個新”:一是完善“兩違”信息收集“新通道”。建立健全鎮(街道)黨政領導掛片到村、駐村干部、執法中隊、國土資源所干部包村到組和村(居)干部包組到戶的“兩違”巡查監管和制違拆違責任機制,落實“每日一報”和“零報告”制度,建立24小時 “兩違”線索舉報有獎電話等舉報平臺,暢通“兩違”信息收集渠道。二是開辟“兩違”信息通報“新平臺”。開發啟用“三級短信提醒”,舉報平臺第一時間將“兩違”信息發送短信至區分管領導,各鎮(街道)主要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等,要求在第一時間到現場核查,及時反饋。三是建立“兩違”快速查處“新機制”。在接到“兩違”信息后,鎮治違應急隊伍要在30分鐘內進行核查和初步處理,當場報告相關情況;督查組要在當日內實地核實、督辦,當場反饋整改要求;各鎮(街道)要在7日內徹底整改到位,進行核銷反饋,否則將啟動責任倒查。四是統一“兩違”整改要求“新規范”。編印《“兩違”整改核銷審批表》,“兩違”整改一律以拆除至恢復原狀為標準,堅決杜絕應付式整改或整改不到位。五是嚴格“兩違”核銷追責“新流程”。采取現場核查、逐級審核的辦法,對所有舉報信息逐級進行檢查、復查、核銷,組織召開聯席會議逐宗逐件對已整改的“兩違”進行集體評議,并及時啟動問責機制,嚴禁以罰代改、違規審批和突擊審批。六是落實“兩違”督查問責“新準則”。實行“包鎮網格督查制度”,專項督查、交叉互督、集中督查相結合,對實現“零違建”的鎮(街)或村(居)主干給予獎勵,首創“倒金字塔”式的追責制度,嚴肅查處治違不力人員。七是開辟“兩違”疏通引導“新通道”。疏導規范農村個人建房審批,取消“指標制”,引導群眾合法合理建房;細化分類,試行拆除、沒收、立案處罰、補辦手續、臨時保留等初步處置意見;結合石結構房屋改造,有效解決群眾住房剛需。
龍海市:主題拆違各個擊破
整治膠合板行業違建廠房
龍海市以“無違建”為目標,控“增量”,減“存量”,扎實推進“兩違”綜合治理工作。兩年來,累計拆違面積232.4萬平方米,其中群眾自拆面積92.35萬平方米,占總拆違面積的39.74%,初步形成“不敢違、不能違”的社會氛圍。
龍海市根據現在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因地制宜把“兩違”整治內容拓展為“9 1”整治,即:“兩違”、水流域環境整治、膠合板污染企業、工業污染、農業污染、農村衛生環境、蘑菇房廠整治、城鄉治安環境和“大搞熱鬧、大辦廟會、大建廟宇”等整治以及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全域推進,重點突破,取得了顯著成效,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一是打好前哨戰。狠抓源頭治理,對全域實行建筑材料巡查管控。對搶建戶自有的工廠、作坊等,聯合國土、環保、消防、稅務等部門協同作戰,以政策攻心,以法律威懾,督促搶建戶自行拆除,為專業拆除行動掃清障礙。二是打好突擊戰。重點打擊體量大、有后臺、影響壞的搶建大戶。每次行動,提前制定行動計劃和應急預案,對拆違現場詳細踏勘、仔細部署。每次出擊,調集充足的執法隊伍和大型鉤機等機器設備,確保不出現意外情況。僅今年以來,共組織90場專業拆違行動,出動人員10380人次,集中拆違40萬平方米。三是打好攻堅戰。集中整治洗砂場、堆砂場、膠合板場,確保“場清、料清、設備清、建筑清”。全市183個砂石堆放場及中轉場、洗砂場全部拆除,騰出土地48萬平方米;清理整頓膠合板廠533家,清理違規占地169萬平方米,拆除“兩違”建筑45萬平方米,幫助行業轉型升級。
?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