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吳茶花,長汀縣羊牯鄉對畔村村民,孝老愛親。整整三十載,她挑起家庭重擔,不離不棄,無怨無悔,詮釋了一位平凡女人不平凡的美德。2015年10月榮獲福建好人。
作為一個女人,她的人生經歷了太多的艱辛,太多的苦難。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她身著綠衫黑褲,唯一的裝飾是她臉上爽朗的笑容。襯著房前的青山綠水,她仿佛一朵山茶,盛開在我們眼前。
28歲時,茶花的丈夫被診斷為類風濕強直性脊柱類骨質增生病,從部隊退伍返鄉。病痛的折磨,讓一個英姿勃勃的七尺男兒,終日只能與病榻相伴。丈夫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她照顧。她帶著丈夫四處求醫,走遍大小城市,歷盡千辛萬苦,家中也因此債臺高筑。為生活,為還債,她吃盡常人不能吃的苦。每天起早貪黑,辛勤勞作,下地種莊稼、養雞鴨,上山抬木頭、挑松油。為了一擔100多斤的松油,她每天要步行10多里,翻山越嶺登上回龍境內的黃崗上,然后步行10多里將松油挑回來。賣完松油,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藥店為丈夫抓藥。丈夫夜里發燒,她背著他上嶺下崠,到衛生院打針……有妻如此,讓飽受病痛折磨的丈夫重新燃起對生活的信心,他深情地說:“沒有茶花,就沒有今天的我。我雖然命苦,但娶了一個好媳婦,我賺著了!我要好好活著,如果身體能好轉,我要用盡所有回報她!”
無論家務多么繁重,無論生活多么艱辛,茶花從未忽視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在為丈夫求醫問藥的途中,她看見一名被遺棄的女嬰,不顧家庭困難,把女嬰抱回家中,連同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同撫養成人。對待孩子,她沒有過多的諍諍教誨,只是用樸實的言行,讓孩子懂得什么是善良,什么是責任,什么是吃苦耐勞,什么是腳踏實地。兒子長大,外出汕頭打工,掙錢為父親治病,還攢錢買回一臺碾米機,對她說:“媽媽,您再也不用挑重擔走遠路,去為家里碾米了!”她這輩子第一次戴的首飾,是兒媳送給她的一條項鏈。孩子們的身體里流淌著的,是和她一樣的善良與樸實。
在料理好家事的同時,她甘于奉獻,盡心盡責,當好村里的婦代主任。對待鄉親,她有一副熱心腸,總是情系人所難,力幫人所需。幾年前,村民曹四連身患中風,全身癱瘓,臥床至今。她每天前去照顧,噓寒問暖,打針護理,幾年如一日無私奉獻。提起她,鄉親們由衷地豎起大拇指:“茶花是咱們村的好榜樣!”
一路走來,在最艱苦、最委屈的時候,她也曾偷偷掉過眼淚,卻從未后悔。有人勸她趁年輕改嫁,另謀幸福,她也從未所動。面對患病的丈夫,她這樣說:“你只要坐在家里,陪我說說話,我心里就不苦了!”面對沉重的負擔,她堅持著一個樸素的信念: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茶花的善良與堅守,感動了許多人。她的父母一直鼓勵她堅持下去,并是她最有力的后援團,茶花沒吃的,給她挑米送油,茶花缺錢用,幫她籌款借錢。鎮村干部多次到她家訪貧問苦,送去溫暖,見她家舊宅地勢低洼潮濕,不利于病人康復,便主動為她家選擇新址,幫助建起明亮、寬敞的新居。在茶花困難的時候,鄉鄰們總是默默地伸出手,拉她一把……
三十年的艱辛操勞,三十年的無私奉獻,茶花用女性的堅韌不拔,用母親的深沉大愛,把苦難化為動力,將歲月研出芬芳。她從青春走向中年,也從苦難走向幸福。如今,她家境逐漸好轉,丈夫病情穩定,兒孫繞膝,全家和睦。風霜雨雪沒有讓茶花凋零枯萎,反而讓她歷久彌堅,歷久彌香,綻放出別樣的美麗!
茶花的人生,讓我們深深領悟:比美麗更耀眼的,是善良;比青春更持久的,是信念;比承諾更莊重的,是責任;比索取更榮光的,是付出……在汀江水的滋潤里,在龍華山的呵護中,無數朵茶花競相開放,映紅了這片熱土!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