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一家沙縣小吃店在天津城火爆極了。不是因為沙縣扁肉、燉罐的美味,而是因為它推出的“墻上的餐桌”。
今年11月,南開區海光寺天津市血液研究所附近的一家沙縣小吃店,推出了“墻上的餐桌”專項服務:進店消費的食客可自愿購買“愛心飯菜”,然后把菜單寫在彩色便紙貼上并張貼在店內墻上。“愛心飯菜”的服務對象是在血研所看病的貧困患者和家屬,他們可摘下紙條換取相應的免費食物。
推出“墻上的餐桌”僅僅一個月時間,就有500多位愛心人士參與,且這個數字每天都在增長。彩色便紙貼鋪滿了展板:“雞腿飯兩份”“鹵肉飯一份”“祝孩子早日康復”……貼紙上寫著各種菜名及溫暖的祝福語。
“墻上的餐桌”的推出緣于店主的善心。由于小吃店距離血研所不遠,患白血病的病人及其家屬常來此就餐。顧客大多比較困難,來自天南海北,動輒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治療費用已經負擔沉重,只能在吃上盡量節省。雖然店主經常給這樣的病患和家屬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于是通過“墻上的餐桌”把大家的力量匯聚在一起,讓愛心活動長久地進行下去。
“墻上的餐桌”的推出,點燃了顧客的愛心。有的市民甚至專程來為陌生人點餐,慢慢地,“墻上的餐桌”便紙貼越來越多。
“墻上的餐桌”的推出,讓受助者感到溫暖。取下一張便簽,就能獲得一份熱飯菜。不用直接面對施助者,不用因拮據而窘迫地“被施舍”,這種愛心方式很好地保護了受助者的尊嚴。
“墻上的餐桌”的推出,考驗著店主的誠信。為了做到良心經營,善待助人者的義舉,店主讓每個受助者吃過飯后都留下自己的姓名以及聯系方式,以便隨時驗證。
“墻上的餐桌”的推出,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天津多家餐館和超市希望加入愛心隊伍,開辟“墻上的餐桌”。
“墻上的餐桌”的推出,讓我們在寒冬的津城,看到類似國外“墻上的咖啡”的溫暖故事正在上演,不由得伸出大拇指,為店老板的愛心點贊,為這家沙縣小吃店點贊, 為“墻上的餐桌”點贊。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12-16餐桌上的肢體語言
- 2015-12-16飲食禮儀之國外餐桌一般禮儀(圖)
- 2015-12-16餐桌上值得注意的15條文明禮儀
- 2015-12-16飲食禮儀之春節期間的餐桌禮儀
- 2015-12-10康暉社區舉辦社區美食節 為“愛心餐桌”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