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8日訊(通訊員 朱秀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僅是為了得到一塊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要給老百姓帶來實惠,讓我們的城市環境更加美麗、和諧。”近日,涵江區委書記陳萬東在部署創城工作時如是說。
四通八達的城鄉路網,綠意盎然的景觀園林,靚麗整潔的城市空間……當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正在我市緊鑼密鼓展開,結合新一輪城市建設高潮,涵江區結合轄區實際,從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文明宣傳等方面積極整治城市環境,努力把港城建設得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城市更文明、生活更幸福,讓廣大市民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拓路網,“八橫八縱”構建城市框架
12月17日,筆者在位于涵江區濱海產業新區的疏港公路錦嵐路看到,藍天白云下,筆直寬闊的疏港大道向遠方延伸,路兩旁是嶄新的路燈和郁郁蔥蔥的綠化帶,一片欣欣向榮。該路段的建成通車,進一步打通中心城區通往涵江港區的交通動脈,實現港城聯動的有效對接,為涵江港口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涵江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在推進城市建設進程中,注重加大中心城區道路建設,新建成涵港大道東側、人民街南伸、南環城路等主次干道17條,新增道路里程42公里;完成福廈路、荔涵大道“白改黑”改造8條,改造里程23.96公里,不斷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拉大城市框架。
今年以來,以通港口、通園區、通城市道路建設為重點,該區進一步完善城區路網結構,實施人民街北伸、涵港大道西側、白塘路等項目16個,實現年度新增道路里程15公里。目前,城區內初步形成“八橫八縱”的城市路網框架,擁有城市主次干道68條,總里程96.6公里,道路總面積303.3萬平方米。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該區還投資329萬元,對車行道沉降、龜裂、錯臺、斷板、擁包等嚴重影響車輛通行的道路病害進行分類處理,完成修補福廈路、涵港路等7條道路破損路面約8500平方米,更換雨污水井蓋、雨披68套,疏通雨污管道13公里,新裝新涵大街16座公交站站臺,不斷完善城市路網配套設施,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連綠網,“立體植綠”美化城市景觀
12月16日,在涵江區人民公園內筆者見到,別致的景觀廊架下清水潺潺,沿河的休閑廊道上綠意盎然,許多游客正置身其間嬉戲留影。得益于該區積極推進園林綠化工程,如今的人民公園的檔次和周邊環境大大提升,已然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為了提升城區的整體形象,涵江區以創建文明城區、城鄉綠化一體化“四綠”工程為契機,通過建設城市公園,實施街頭綠地廣場建設、道路景觀綠化等工程,強化示范帶動,大力推進城區的園林綠化工程建設。近年來,該區已完成涵江國歡寺公園、鑒前路街頭公園、新涵大街西側20米綠化景觀帶,人民公園改造及一期濱河步道。該區還在涵江檢察院、國歡鎮政府辦公樓、住建局開展屋頂綠化4500平方米,在向莆鐵路高架橋墩立面采取移植爬山虎,在莆田十四中學、十七中學等地實行拆墻透綠,全面開展“見縫插綠、拆違透綠,多種樹、種大樹、密種樹”能綠則綠、增綠量。目前,全區已擁有園林綠地534.64公頃,城區綠地率41.99%,綠化覆蓋率46.13%,人均公共綠地11.7平方米,城鄉綠化水平大大提升。
今年以來,該區共完成人民公園濱河公園二期等4個公園景觀建設、邠河街頭綠道等6個街心綠道建設以及塘北路等9個道路綠化項目,補植地被4776平方米,三角梅、紅葉石楠球等小喬木1650株、更換行道樹60株,進一步綠化美化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品位。
亮燈網,“彩燈裝飾”扮靚城市夜空
每當夜幕降臨,走在涵江城區的主要街道和社區廣場,在一盞盞明亮路燈的照射下,居民們或攜友結伴散步健身,或伴著樂聲翩翩起舞,盡情享受璀璨夜空下的休閑時光,儼然成為涵江這座宜人宜居城市的一個美麗縮影。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以及城市道路的增加、延伸,該區注重同步完善相關惠民設施,不斷推進路燈夜景建設,城區功能性照明進一步完成。目前,該區中心城區及區間的主干道擁有新型道路路燈12000盞,新涵大街、舊城區前街等還安裝LED夜景燈,點亮百姓面前燈,扮亮城市夜空景。
?今年,結合新改建道路建設,該區新建9條道路路燈1319桿,區城投中心還及時巡查,對路燈照明設施不足的路段全面進行路燈補立,對老化、光衰嚴重的燈具進行更換,確保道路照明設施無遮擋,燈具無缺失,主次干道裝燈率100%,亮燈率達98%。在巡查中,該區還及時修復道路中間隔離欄,發現破損馬上修補,到目前增設道路隔離欄11公里,進一步消除了交通安全隱患,降低了事故率,讓市民出行更加順暢、便捷、安全。(涵江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12-17涵江區扮靚公路環境助推文明創城
- 2015-12-17涵江區“四手聯動”共創共享同沐文明新風
- 2015-12-10涵江區舉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報告會
- 2015-12-10涵江區開展文明交通志愿者培訓活動
- 2015-12-09涵江區“三化”推進建筑工地文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