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十年,當知青林寶壽再次回到漳州長泰,既熟悉,又陌生。
綠意依舊,碧水不改,但當年的小縣城,已經拉開架勢,從一位“鄰家女孩”長成“大家閨秀”。
在連續三屆蟬聯全國文明縣城后,長泰又率先全省啟動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創城”路上,長泰從未“缺席”。
以文塑城 積淀文化底蘊
“先規劃后建設、先造景后出讓、先配套后開發、先地下后地上。”長泰縣主要領導提出,以文塑城,須緊扣普通市民心心念念之所在,重點策劃包括市政道路、公共設施、城市綜合體等民生項目。
走進長泰,老城容顏未老,街道上的繁華讓古城容光煥發:“古縣城底片——新江濱門面”文化休閑特色街區進駐了當地特色文化企業、文化旅游產品等相關產業經營店,開啟一扇扇長泰文化之窗。
江濱綠蔭里,一條40公里的慢道蜿蜒而去。不久后,跨江大橋、人行天橋建成,會讓群眾跨江出行更加方便。
對岸,長泰文廟剛在9月舉辦落成暨祭孔典禮,這個重點項目和為民辦實事項目三期景觀工程即將投建。
縣城向西,是“新區”的演進方向。一個集主體育場、綜合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展覽館等七館合一的建設項目——文體中心,建設如火如荼。
此外,長泰還通過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古琴藝術之鄉、開辟龍津大講壇等載體,實現從“單核”到“多核”,培育城市文化內涵。
“互聯網+” 打造城市管理升級版
動作一,“@”相關責任人;
動作二,拍張照,有圖有真相。
11月初,長泰“城管人”微信工作群建起,群里城管局全員變身“督查員”,發現任何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市政設施等問題,便立即采取類似以上兩個動作,就會有相關責任人自覺認領、整改落實。
“試行20多天,已處理各類城市管理問題68起,問題辦結率100%,當天辦結率達95%以上。”縣城管局局長楊躍興介紹。同時,新建立的“長泰城管”微信公眾服務平臺,開發“城管說吧”“回音壁”等特色欄目,接受群眾投訴、舉報、監督。
“運用‘互聯網+’,引導全民參與城市管理,人人都是城市管理者。”長泰縣文明辦主任林來成說道。近年來,長泰積極探索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扎實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縣有關部門通力協作,組織聯合執法行動,對縣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進行集中整治;各衛生片區責任單位積極聯動,對亂搭蓋、亂堆放、亂張貼等現象集中清理,及時完善維護公共設施,讓城市管理“零死角”。
久久為功 踏實走出“文明路”
28年,累計為村民投送信件、報刊、包裹等各類郵件17.6萬件,行程18.98萬公里,并且“零錯漏”……這是長泰山重小學紅領巾志愿“小信鴿”用腳步丈量的“風景線”。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上,該志愿服務項目斬獲大賽金獎。
長泰文明之路,正是這樣踏踏實實走出來的。
目前,全縣擁有全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2個,省級文明村鎮、文明單位22個,市級文明村鎮、文明單位51個,擁有“中國好人”3人,“福建好人”11人,漳州市道德模范3人。
去年10月,長泰縣在連續三屆蟬聯全國文明縣城,且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后,率先全省啟動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不斷擴大拓展文明創建的領域和內涵。
“我們要沖破‘小縣城’的慣性思維,堅持‘全縣一座文明城’的理念,全面落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年規劃。”長泰縣主要領導說。(楊志慧 林少波 林惠元)
![]() |
![]() |
責任編輯:葉同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