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5日訊(鄒玒 文潔 李莉)“君子曰:學不可以已……”12月10日晚,響亮的讀書聲從廈門市康泰社區的活動室傳來。這是社區親子國學班的孩子們在誦讀經典國學。
中華國學語言精煉優美,意蘊深刻、境界動人。今年4月,康泰社區的親子國學班開班以來,就得到了不少家庭的支持。每周四晚上,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坐在一起,沒有上課的恐懼,那些經典的句子,或許孩子們現在還不能完全理解,卻也能從中吸取終身受益的知識精華。
每個孩子
都是國學小班長
每節課,孩子們都要向孔子圣像行拜師禮。
原本的小班長是8歲的張鑫揚小朋友,自從到當了班長以后,他每一節課都是第一個到。
也正因為這樣,社區工作人員也嘗試著新的辦法——讓每個孩子按照學號當小班長,增加大家的積極性。如今,所有的孩子都能自覺地約束自己,無論多么調皮的孩子,在課堂上都很聽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們希望自己當班長的時候,別人都聽話,所以平時都會養成好習慣。”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國學已經開始慢慢影響孩子的行為。
此外,在國學班開班的時候,報名的家庭都交了50元的班費。班費怎么使用?來自臺灣的國學黃淑芬就給康泰親子國學班出了個招——制作獎卡。
每節課,依照孩子們的表現每次給予1-10張不等的獎卡,課后進行獎卡統計,在每個月的最后一節國學課上,用班費采購小禮品,讓孩子們按照獎卡累計的數量排名順序挑選禮物。
每個月一次的禮品兌換,也成了孩子們最為期待的時刻。大家也努力采購一些傳統的玩具,比如孔明鎖這種看似簡單,其實需要動腦筋的玩具,孩子們簡直是愛不釋手,甚至家里別的玩具都不要了,仔細鉆研起解開的方式。
每個家長
都是志愿者老師
洪燕純是小學員許斐竣的媽媽,一開始,她也只是帶著孩子來上課,但如今的她已經是國學班的班主任,還經常給孩子們上課。
國學班在前三節課是由其他國學班的帶讀老師來上課。老師介紹說,其實,他們自己也是國學班的家長。
三節課后,國學班沒有了帶讀老師,家長們都有些不好意思。社區工作人員先代替上了幾節課,5月21日,就有家長主動報名成為帶讀老師了。如今,康泰社區親子國學班已經有五位帶讀老師,他們的帶讀方式各有特色,孩子們都很“買賬”。
“孩子加入親子國學班,能感受到他潛移默化的變化。”洪燕純說,每次下班回家,孩子會替她拿好拖鞋,平時吃到喜歡的東西也樂意與父母分享了,班里的同學遇到困難他也會主動幫忙,國學就像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改變著孩子,“所以成為帶讀老師,也能更好地進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他一起成長”。
因為切切實實感受到國學班的好處,洪燕純還將這種模式帶到了公司。
其實,在國學班,不僅是自告奮勇的帶讀老師,每個家長都是志愿者。平時上課前,他們主動幫忙搬桌椅、維持秩序、打印課程材料,用力所能及的事給孩子言傳身教。
![]() |
![]() |
責任編輯:鄒玒 |
- 2015-12-02湖里街道舉辦湖里街道廣場文化節 節目中體會感恩
- 2015-11-30廈門湖里街道后浦社區小蜜蜂守望隊維護社區治安
- 2015-04-14廈門湖里街道:美麗元素 豐富文明城區內涵
- 2015-11-30廈門康泰社區:老人舉辦愛心義賣 在社區傳遞溫暖
- 2015-08-12廈門康泰社區舉辦道德模范進社區活動 志愿者現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