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5日廈門訊(鄒玒 文潔 蔡顯勇)讓愛心像水一樣,潤物無聲,也像蓄水池一樣積蓄起來,及時送到需要幫助的人手中。在廈門市湖里街道東榮社區,有一個“愛心蓄水池”。其實這是一個互助基金會。從品牌創建以來,社區就積極帶動轄區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其中,如今已經籌得善款近12萬元。
社區帶動
各方積極參與
東榮社區常住人口不到3000人,但60歲以上老人就有700人,弱勢群體、老人和貧困人員成為社區的“三多”。社區基礎設施薄弱,而且沒有物業管理,在這樣的背景下,居民的互助就顯得格外重要。
成立“愛心蓄水池”的目的,就是為了幫扶就困,每月5日的東榮社區,就是“社區奉獻日”。這一天,社區的書記主任每人都捐款50元,“兩委”成員每人20元,而社區的黨員、工作人員則捐款5至10元。
在社區的帶領下,轄區內的企業,如廈門電業機電有限公司、廈門網箭科技有限公司、準豐投資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也堅持每月向“愛心蓄水池”注入“愛心”,而蒲公英幼兒園每年也堅持為兩戶貧困家庭子女入園減免學費,廈門立力電機有限公司每年也拿出1000-2000元的愛心款,為轄區的特困老人提供年夜飯。
社會各界
加入愛心幫扶
“愛心蓄水池”就是一個互幫互助的平臺。而現在,不僅是捐款,志愿者們無償幫扶,形式也跟多元化了——捐時間、捐場地、捐技能,能出力的,不管是什么形式,在社區都備受歡迎。
社區居民吳茲位就捐出了自己的時間。每天,他都在社區進行衛生督導,鏟除“牛皮癬”,而他自己制作的勞動工具也得到居民們的喜愛。他做勞動工具,從來不收錢。“我只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和我一起服務。”吳茲位說,社區沒有物業,環境整潔除了靠清潔工,更多的是靠居民的自覺,“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的家”。
而轄區的東渡門診部也捐技能,醫務人員隨時上門為需要的患者問診、拿藥,節假日更是在社區免費開展健康咨詢和健康體檢。廈門同心慈善會義工服務中心的義工們也定期到社區共巢老人家中陪伴,逢年過節更是忘不了去看望老人們。社區還有四名退休老教師,他們也堅持每年寒暑假為轄區的孩子們補課……
“愛心蓄水池”真是用一點一滴的愛,讓東榮社區充滿著愛的味道。
愛心傳遞
鄰里守望互助
昨日,居民楊麗玉買了菜,先沒有回家,而是去了一樓之隔的居民蔡德昌的家中。今年70歲的老蔡一直和92歲的母親住在一起。老人照顧老人很是吃力,楊麗玉就經常幫忙買點菜。
其實楊麗玉自己也是低保戶,丈夫下崗、女兒面臨輟學,是“愛心蓄水池”幫助了她、“人家幫了我,我有能力,就也要幫助別人。”楊麗玉的心愿很樸素,就是把愛傳出去。
而受楊麗玉幫助的老蔡,也得到了“愛心蓄水池”的幫助。不僅如此,社區還經常組織志愿者幫忙照顧老蔡的母親。因為老人行動不便,不能參加社區組織的生日會,志愿者卻沒忘記她,親自上門送蛋糕,溫暖了老蔡和他的母親。如今,老蔡也主動加入社區志愿者,幫助開展計生宣傳、治安巡查等工作,用自己的能力服務社區居民。
據了解,“愛心蓄水池”幾年來,籌集了近12萬元的善款,也捐出善款8.08萬元。這些錢,為10名寒門學子解決了學費,圓了上學夢;資助了14名因重病住院的貧困居民;社區“兩委”結對幫扶7戶困難家庭,衡量過期送去慰問金……“愛心蓄水池”解了居民們的燃眉之急,也讓受過幫助的人更好地融入社區,甚至主動為社區服務。
![]() |
![]() |
責任編輯:鄒玒 |
- 2015-12-02廈門東榮社區為老人舉辦生日會 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 2015-11-17廈門東榮社區組織鄰里一家親活動 居民共享鄰里情
- 2015-12-02湖里街道舉辦湖里街道廣場文化節 節目中體會感恩
- 2015-09-28湖里街道舉辦第七屆仙岳山歌會 居民歡度中秋
- 2013-10-23湖里“街道暢通風暴”升級 十條主干道不再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