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薄潔 林路然 圖/記者黃曉珍)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雖然身體殘疾,但是他們身殘志堅,克服重重困難,讓大家看到了生命的頑強,展現出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
今天是第24個“國際殘疾人日”,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特殊群體,來聆聽四名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姓名:邱亞吉
●所在地:海滄新陽街道新垵村
●殘疾等級:三級(肢體)
●關鍵詞:獨立 堅強 馬拉松達人
“正常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愛上跑步后,身體也更加健康,體重從96斤飆到了110斤,原來的一些老毛病也不見了。2010年起,我開始參加廈門國際馬拉松賽。”
一枚、兩枚、三枚……腳指用力,夾住綬帶,小腿微抬向上,一枚枚獎牌“聽話”地掛到了邱亞吉的脖子上。這些獎牌,都與馬拉松有關,也是這五年來,邱亞吉跑馬拉松最好的見證。
長跑健將 他跑馬拉松收獲不少獎牌
享受奔跑
越跑越有活力
這陣子,邱亞吉正忙著備戰。他一口氣報了兩場全程馬拉松,一個是明年1月的廈門國際馬拉松賽,一個是明年2月在金門舉辦的馬拉松賽。下周末,他還將到海滄參加半程馬拉松賽,為接下來的幾場“硬仗”熱熱身。
誰也沒想到,雙臂先天性殘疾的邱亞吉竟會和馬拉松結下不解之緣,那股不服輸的勁兒也感染了不少人。為什么會愛上長跑?邱亞吉給出的答案很簡單,“跑步總比吃藥好。”
邱亞吉說,之前身體不好,常常感冒發燒,他就摸索了“長跑療法”,靠跑步來鍛煉。剛開始,怕被人笑話,他總是趁著天黑,躲在小操場上,一圈圈地跑著;后來,在他的帶動下,跑友越來越多,每兩三天就要從村里跑到天竺山上,來回三四十公里。
2010年起,他開始參加廈門國際馬拉松賽。剛開始他參加的都是半程賽;2012年,他為挑戰自我,報名參加全程賽,5小時50分跑完全程,但對于這個成績他并不滿意,“第一次跑全程沒經驗,前面發力過猛,體力消耗太大了。”總結經驗,琢磨戰術,今年初再次挑戰全程賽,成績比3年前整整快了1小時。
“正常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邱亞吉說,愛上跑步后,身體也更加健康,體重從96斤飆到了110斤,原來的一些老毛病也不見了,但是,跑步又沒有那么簡單,由于手臂沒法像正常人一樣擺動,平衡、助力等自然受影響,跑步更磨煉的是自己的意志力。
成立協會
帶動村民跑起來
一個人跑步,也帶動了一村人。今年9月,在邱亞吉的號召、提議下,新垵村成立了長跑協會,成員目前已有39人,跑友圈還在逐步壯大。“原來大家只是偶爾爬爬山,看到他長跑,大家也都跟著動起來!”蔡順得是新垵長跑協會的會長,更是邱亞吉多年的跑友,他倆從廈門跑到漳州、角美,還策劃著跑到北京。
與記者交流的過程,邱亞吉笑聲爽朗,非常樂觀。40歲的他雖然雙臂殘疾,卻沒有磨滅他的斗志。邱亞吉的多才多藝在村里也是出名的,不僅會游泳、打臺球,還能用腳綁螃蟹,因為以前家里經濟條件不好,邱亞吉12歲起就幫著大人抓螃蟹貼補家用。他先是學著用腳抓螃蟹,后來又學綁螃蟹,為此,腳上留下了數不清的血口子。不僅螃蟹綁得扎實、漂亮,邱亞吉還有個絕活,用腳在灘涂里一探,就能辨別出螃蟹的公母。
邱亞吉的堅強、獨立,也讓他收獲了甜蜜的愛情。溫柔的妻子、兩個寶貝女兒,家庭美滿幸福。妻子王小燕說,正是邱亞吉的堅強獨立打動了她,如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基本不用她操心,都是丈夫一手操辦。今年,邱亞吉還為家里添置了臺電腦,如今他已經能用腳嫻熟地操作著鼠標,調出一張張跑步時拍攝的照片,給大家解說拍照時的場景。
●姓名:郭火炮
●所在地:同安區洪塘鎮郭山村
●殘疾等級:四級(肢體)
●關鍵詞:勤勞 創新 種植專家
“一位俄羅斯人通過‘一畝田’聯系上我,并搭飛機來廈門,親眼見到田里的西紅柿后,俄羅斯人十分滿意,一口氣訂購了六七萬斤的西紅柿,我進賬10萬元。”
在田埂間,皮膚黝黑、身材瘦小的郭火炮介紹起西紅柿、黃皮辣椒等自種蔬菜,嘴里像射出連珠炮一般,如數家珍。而提起讓他遭受身體折磨的車禍,他卻連發生在哪一年都記不太清了。在他眼中,有很多蔬菜要培育,還有早餐鋪要開,過去的痛苦經歷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種菜能手 他種的西紅柿遠銷俄羅斯
勤勞致富
面包師傅轉行種菜
郭火炮,人如其名,他想到什么就付諸實踐,做起事來火力全開,干勁十足。在承包的蓮花鎮云洋村的20畝菜地里,郭火炮開辟了一塊試驗田,專門試驗他想大面積種植的蔬菜。“這是人參草,我從去年開始研究種植它。”在試驗田里,他興致勃勃地用剪刀剪下一段菜稈介紹道,只需要將這段菜稈斜插到土里3厘米,就能長出人參草,生出人參。他強調,人參草一年四季都能種植,一周就能收一次,且營養價值豐富,目前已經有海滄的酒店跟他專門預定。
別看郭火炮如今是個遠近聞名的農業種植專家,但在10年前,他曾是一名面包師傅,經營一間早餐鋪和面包作坊。一天早晨,在送面包途中,他駕駛的小轎車不幸被集裝箱貨車撞上,他的頸椎受到重創。從此,他的行動受到限制——頭擺動的幅度不能太大,左腳使不上力。在家臥床休息的9個月里,郭火炮仍心里念著客戶。“身體能歇,訂單不能歇。”他說,跟客人簽了訂單,就要完成。因此,盡管重傷在身,他仍堅持管理面包作坊,最終順利完成與客戶的約定。
車禍后,一次偶然的機會,麥當勞的管理層發現郭火炮種植的西紅柿質量好,決定定點采購。這次合作讓他嗅到新的商機,保留了早餐鋪,他全身心投入到蔬菜種植培育。除了拿手的西紅柿,郭火炮還種起了茄子、黃皮辣椒、生姜等,并在汀溪鎮褒美村、五顯鎮四林新厝村等地承包了共200畝土地,雇傭70余名農民。“當時政府一下就給了2萬元,這份補助支持無疑是及時雨啊!”郭火炮說,政府扶持殘疾人的優惠政策不少,還特別針對殘疾人從事農村種養業進行補助,這份關愛如暖流一般暖心。
開放創新
帶外國人進村談生意
與麥當勞合作期間,為了使西紅柿品質更優,郭火炮遵照麥當勞的規定種植,但也從中對種植技術做出改良。規定中,西紅柿每株只能有一根枝葉,對高度也有限定,但這樣不利于最上面的果實吸收水分肥料,因此他根據經驗,讓西紅柿每株留兩根枝葉,降低生長高度。結果證明,這樣種植的西紅柿更受歡迎。
除了與線下的銷售商合作,郭火炮也在阿里巴巴開設網店,還與“一畝田”合作,將外國商人帶到同安的田間地頭。郭火炮回憶,去年年底,正是西紅柿豐收的時節,一位俄羅斯人通過“一畝田”聯系上他,并搭飛機來廈門。親眼見到田里的西紅柿后,俄羅斯人十分滿意,一口氣訂購了六七萬斤的西紅柿,郭火炮進賬10萬元。前腳走了俄羅斯人,后腳就來了韓國人。韓國人在田里一待就是5天,吃住在郭火炮的家里。韓國人臨走時訂了兩船的西紅柿,還順帶買了同安的胡蘿卜。郭火炮期待今年還會有更多世界各地的商人到他的田里采購。
●姓名:張武建
●所在地:集美區杏西路百南汽車維修廠
●殘疾等級:四級(肢體)
●關鍵詞:堅韌 拼搏 自主創業
“我今天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對殘疾人創業的扶持。不但有創業補貼、經營補貼,場地租金一直優惠低廉,每月的稅費也有所減免。逢年過節,政府部門還會送來慰問金和禮品。”
身著黑色夾克衫,張武建在汽修廠里熱情地迎接來往客人。他拉來椅子,張羅好茶杯,招呼客人落座,看起來和普通人無異。但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他從不久站,閑話家常間也總歪斜著身子,14年前一場嚴重的車禍摧殘了他的身體,也改寫了他的命運。
創業高手 他辦的汽修廠受顧客歡迎
堅韌品質
助他渡過車禍難關
回憶起當年的車禍,張武建表現得十分樂觀輕松,四肢健全更是讓他看上去與事故毫不相干。而當他撩起衣服,露出前胸、后背上如蜈蚣般的手術疤痕,撥開頭發,顯出顱骨上的缺角時,那場事故的兇險以及復健過程中的艱辛,才一瞬間被拉到眼前。
2001年11月,作為工廠司機的張武建駕駛的小轎車被大貨車追尾。在大貨車的重力壓迫下,小轎車嚴重變形,他被拋出車外,不省人事,隨即被送往醫院,但傷勢嚴重——脊椎第二節爆裂、內臟損傷、顱骨損傷……妻子黃麗萍甚至被告知,張武建撿回條命已是萬幸,極有可能下身癱瘓。
昏迷三天后,張武建醒來了,面對身體的傷痛,他并不灰心喪氣,而是以最大的耐力和堅韌的決心,誓與傷勢斗爭到底。他住院時間長達一年,前前后后他進行了4次手術,縫了50多針。
治療中,脊椎的恢復是最困難的,但張武建用驚人的意志挺了過來。術后他努力復健,僅用兩個多月就起身下地,連醫生都感嘆這是奇跡。張武建說,復健時,他必須綁3圈腰帶,冬天還好,夏天可難受了,流汗長痱子不說,連皮都脫了好幾層。
拼搏精神
使他成為創業帶頭人
盡管復健有了一定成效,但車禍仍給張武建留下了肢體殘疾。他行動不便,不能再勝任司機這一職務。2004年工廠改制,不甘心每月守著400元工資過日子,更不甘心以殘疾人的身份拖累他人,張武建懷揣著8萬元資金毅然決定投資創業。
張武建曾當過汽車維修工,取得了中級技工證書,便看準汽車維修領域投資。而后,他租下一個廢棄煤場,請來兩位志同道合的高級維修工技術入股,再招兵買馬12人。一切籌備就緒,張武建的百南汽車維修廠紅紅火火地開張了。
11年來,百南汽車維修廠的生意一直順風順水。盡管周邊的汽修店從原先的六七家增加到30多家,但百南汽車維修廠以優良的服務品質站穩了腳跟,打開了市場,顧客都是十幾年來的回頭客。百南汽車維修廠以1500平方米的廠區面積,始終是集美區最大的汽車維修廠。張武建敢拼敢闖的精神,為他贏得更為廣闊的天地,使他成為社會創業的帶頭人。
“今天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對殘疾人自主創業的扶持。”張武建說,開業初期,因為有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根據殘疾人創業補貼標準,他獲得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而后兩年也陸續獲得3000元的經營補貼。在后續的經營過程中,政府的支持也始終陪伴汽修廠的成長——場地租金一直優惠低廉,每月的稅費也有所減免。而張武建個人的三金費用,市殘聯每年予以部分退還,相當于只需繳納一半。逢年過節,政府部門還會給張武建送來慰問金和禮品,讓他很感動。
●姓名:歐惠英
●所在地:思明區金雞亭社區
●殘疾等級:四級(視力)
●關鍵詞:樂觀 熱心 知心姐姐
“教會盲人用智能手機還不夠,我接下來打算給盲人培訓,讓大家能像正常人一樣,能順暢地使用打車軟件,鼓勵大家勇敢走出家門。”
聯系上歐惠英,預約隔日的采訪,已經是晚上7時。電話那頭的她,還在辦公室里加班,聲音卻聽不出一絲疲憊,“下了車往前走30米,到了路口右拐,再走70米……”熱心的她,在電話里為記者“畫”了一個地圖指路,精確到步行所需的距離。熟知她的人說,這就是歐惠英,渾身的熱情,做事就是那么靠譜!
知心姐姐 她豐富了盲人的精神世界
新官上任
熱心腸溫暖了大家
歐惠英說自己是幸運的,雖然視力有些障礙,但還能看得見,還能為殘疾人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也就夠了!2010年開始,歐惠英來到金雞亭社區居委會工作,主要負責社區殘疾人聯絡等工作。社區的98名殘疾人,她每一個都入戶走訪,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她的熱心腸也溫暖了大家,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為“歐姐”,只要碰到困難,總會第一時間想到她。
2012年底,由于擔任社區殘疾人聯絡員工作的出色,她被區殘聯看中,被任命為思明區盲人協會主席。思明區盲人協會這個團體也有些特殊,平均年紀51.47歲,會員情況各異。初來乍到、“70后”、新主席……歐惠英新官上任,要想當好這個“大家長”,可不容易,“只能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上。”
剛進入協會,一些老會員還給歐惠英“下馬威”。區盲協舉辦大型戶外活動,100多名盲人會員都到了活動現場,幾名協會骨干臨時缺席。但歐惠英并沒有被難倒,經歷過多年社區工作鍛煉的她,在現場立即張羅開來,再次安排現場分工,活動辦得有聲有色。
漸漸地,歐惠英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不論碰到大事小事,大家都愛來找她商量。
不忘初心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翻開歐惠英的工作日志,里面滿滿記錄這幾年的工作點滴,有工作總結,有活動策劃,每頁紙上都是滿滿當當的。讓人驚訝的是,每操辦一場協會活動,歐惠英常常要身兼數職,不僅是活動的策劃者、召集人、聯絡員,還得拉贊助、當主持人,事無巨細,都得考慮得周到、全面,“殘疾人出趟門不容易,我們做事更不能馬虎,一環扣一環,考慮的問題都得做在前面。”
KTV唱歌、看電影、集體生日party……一場場豐富的活動,改善了盲人的生活狀況,更豐富了盲人的精神世界。“主席來了之后,大家都體驗到了很多以前沒有的‘第一次’。”今年57歲的賴周玲是盲人協會的委員,以前用的是老式手機,只會用來打打電話,但在歐惠英教導下,如今她不僅會用智能手機聊微信、QQ,還學會了用電腦,能做活動方案,“我們還傳幫帶,一個教一個,現在協會里不少人都會用智能手機。”
歐惠英說,會用智能手機還不夠,她接下來打算給盲人培訓,讓大家能像正常人一樣,能順暢地使用打車軟件,鼓勵大家勇敢走出家門。
做事干練、細致,又有責任心,幾年下來,歐惠英成了大家的知心姐姐。有人問歐惠英是什么讓她一路堅持下來,她的答案很簡單,不忘初心,平等對待殘疾人,因為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1-16莆田涵江區:名師主講感恩勵志 傳遞愛的正能量
- 2015-05-29我省啟動第二屆 福建勵志先鋒評選活動
- 2015-04-21惠安工農中學舉辦感恩勵志演講報告會
- 2014-08-22晉江愛心人士將5400元學費送到勵志學子手中
- 2014-07-22父親離開母親獨自撫養姐妹倆 寒門女生勵志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