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30日訊(福建日報 凌聞)11月2日《北京日報》發表俞可平的題為《生態治理現代化越顯重要和緊迫》的文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實現生態治理現代化,這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部分。在“十三五”時期,要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離不開生態治理現代化。
當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緊迫性,不僅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活幸福,而且關系到中國現代化事業的成敗。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從整體上進入夢寐以求的“小康”階段,國家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的主要經濟和政治大國。我們的現代化成就,特別是高速的經濟增長,舉世矚目;但我們為現代化付出的沉重代價也日益令人擔憂。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未來發展最嚴重的挑戰之一。如何健全我國的現代生態治理體系,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從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總的說來,就是: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征,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以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改善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具體地說,尤其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決克服“先發展,后保護”的傳統觀念,堅持保護優先,努力做到“發展與保護相統一”“以保護求發展”。要增強全民的生態意識,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第二,完善生態治理的制度體系,推進生態保護的標準化建設,健全生態治理的行業規范,將生態治理納入法治化的軌道。在生態治理制度體系建設方面,一方面要努力實現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目標,另一方面要重視標準化建設,生態保護必須有全面的、具體的和科學的標準,并且從制度上切實保證行業標準得到認真的執行。第三,擴大公民參與,努力實現生態領域的官民共治和社會共治。第四,更加重視生態領域的公平正義,努力維護生態保護過程中的公平正義。公平正義作為社會主義的首要價值,應該體現在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態保護和生態治理。第五,以更加開放務實的態度,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在生態治理方面的先進經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