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郭斌)11月20日,周五。王桂武送出當天的最后一件郵包后,來到南平市楊真堂6號樓,看望“輪椅老人”薛泰寧。“隔三岔五都會過來,做衛生,買點米面肉油什么的。幾天沒見,就覺得心里不踏實,他就像不住在一起的家人。”王桂武說。
郵路上的“愛心接力”
王桂武是中國郵政南平市分公司城南投遞部的一名收投員。薛泰寧是他從同片區前兩任收投員那里“繼承”下來的幫扶對象。
老人家79歲了,孤身一人,自幼患小兒麻痹癥不能行走,視力也不好。老人家說他和郵政公司有緣——早在2000年,當時剛接手楊真片區的收投員謝泰寧,發現這個片區有一人也叫“泰寧”,就特意前去關照下,看到老人家的困境,從此義無反顧承擔起了照料老人的日常工作。5年后,謝泰寧調到別的片區工作,交接時囑咐接手這一片區的張躍平“記得多去楊真堂6號樓薛泰寧家走一走”,張躍平牢記在心。2008年,王桂武來到這個片區,接手了這份沉甸甸的囑托。到今年,這場“愛心接力”默默延續了15年。
在王桂武的幫扶名單上,薛泰寧不是唯一的一個。片區里還有幾位殘疾人和留守老人,王桂武每次路過他們家門口時都會停下,上門去問候一聲,跑腿代勞買點菜、添些必要的生活用品。
在身體力行幫助困難群眾的同時,王桂武還積極發動更多人投入愛心幫扶隊伍。2014年3月,他牽頭成立了南平市延平區義工協會,并被推選為會長。從此,他利用每天中午的短暫休息時間,從事公益事業。協會持續組織開展“愛老行動”“助學行動”“助行夢想”“陽光助殘”“青春美、愛相隨”等多項活動,向周邊鄉鎮或街道的貧困戶贈送大米、毛毯、食用油。
平凡崗位上的精彩人生
收投員是郵政企業對外服務的一面流動服務窗口,王桂武始終把“用戶至上”當作自己的服務理念。在他負責收投的片區,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客戶對他日常及時準確收投信報、郵包的肯定,以及對他救活“死信”、疑難信件的贊譽。
有一次,王桂武片區收到一封寫著“收件人:馬坑支路218號黃玉琴”的信,而實際上,馬坑支路到盡頭也只有93號。王桂武沒有放棄,他利用下班時間多次查找這個叫黃玉琴的用戶。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馬坑支路82號黃玉琴的同學處問到了黃玉琴的下落,輾轉把信送到了黃玉琴手上。
每年9月開始進入一年一度的報刊征訂高峰期,但對于王桂武來說,每天都是收訂日。他認真鉆研報刊收訂業務,在外部投遞時,隨身攜帶一個小筆記本,隨時把用戶的意見和需求記錄下來。只要用戶有需要,一個電話,哪怕是剛歸班,他都立即騎車上門去辦理業務,年年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
“我只是想盡己所能做一些事回饋社會。”面對省郵政十佳投遞員等榮譽稱號,王桂武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揚正能量、傳遞人間溫情的隊伍中,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精彩的人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0-08吳順緒:34年風雨兼程 鋪就平凡出彩路
- 2015-08-26馬家鶯:堅守平凡,鑄就不凡
- 2015-06-15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的忙碌在人頭攢動的城市,有的行走在寂靜無人的山鄉。他們年齡不同,身份各異。他們看似平凡,卻溫暖人心。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持守良善,用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詮釋著人世間的真、善、美。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卻標志著道德建設的走向和刻度,詮釋著道德領域里一張張漂亮的答卷。他們就是我們身邊值得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樹立道德典范,弘揚社會正氣,是社會進步的歷史經驗,也是我們繼往開來的現實責任。
- 2015-06-11一路平凡 郵遞真情
- 2015-03-26平凡中演繹和美 記城廂區"最美家庭"蔡文耀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