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縣歷史文化展館吸引村民駐足欣賞
筆直的道路,青蔥的樹木、嶄新的樓房、寬敞的廣場,邵武市水北鎮故縣村給世人展現了一幅靚麗的農村新畫卷。水北鎮針對故縣村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故縣村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優勢,積極打造歷史文化氛圍濃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鄉村文化古韻描繪得有聲有色。
文化街迎四方客
一走進水北鎮故縣村,活潑生動的文化墻、內容豐富的文化牌和整齊劃一的綠化帶很是吸引眼球。
故縣村文化墻采用漫畫的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生產安全知識、計生宣傳工作等內容以更加貼近村民,貼近生活的方式展現出來。原本單調嚴肅的白色圍墻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村民的言行,凈化了村俗民風。
文化街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樹立在綠化帶前的12個文化牌。它們仿佛一個個精神抖擻的文化宣傳小能手,以生動形象的圖片和文字,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朱子文化、食品安全等內容展現得淋漓盡致,引領村民和四方客走進新故縣。
文化街是故縣村的文化名片,是迎接四方客的第一道“文化餐”,更是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文化窗口和宣傳陣地。
歷史展館顯古韻
故縣村歷史文化展覽館位于故縣村中心村,這座小小的展館不僅記錄著故縣村悠久的歷史文化,也承載著邵武市的幾代變遷。三國吳永安三年設昭武縣在如今的故縣村,號稱烏阪城,是閩北六大古城之一,也是邵武城市之始,直至太平興國四年遷縣于今市區。故縣村長達719年的歷史也輩出人才,民族英雄李綱、黃潛善、黃中均出自故縣村,素有“過溪三宰相”之稱。
故縣村出土了眾多文物,北坪山的六朝時期墓群、鷹頭山遺址、坪坪嶺南朝墓群、黃渙墓等都從不同程度上豐富了閩北地區的歷史文化內涵,鎏金八角銀杯更是難得的藝術珍品。黃渙墓完整的銀、漆茶具也為我國宋代茶文化考古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走進展館,就走進了故縣厚重的歷史,參觀這些彌漫著文化溫度的圖片,仿佛能觸摸到古代故縣人在富屯溪畔生息繁衍的足跡。一個個遺址的發掘,一張張可感的歷史物證,向我們昭示著故縣村文明史演進的最深沉規律,啟迪我們更加智慧地開拓未來。
文化長廊盡增色
“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故縣村村民鄒富強指著文化長廊中的一處詩詞說道,“從前只知道李綱是抗金英雄,沒想到也有詩詞作品,這文化長廊真是讓我長了見識呢。”
故縣村文化長廊建于故縣村中心廣場,簡明而又古樸的木質結構搭配上歷史文化名人事跡、作品和新二十四孝的內容,將集科普、教育、參觀、宣傳、休閑等多種功能匯集在一起,為村民增添了休閑好去處。
周老伯說:“沒事的時候我總來這里轉轉,文化長廊可是讓我開了眼界,這記不住的知識呀每天看幾眼,還真覺得自己肚子里墨水足了點呢。”
公園廣場惠民生
日頭晴好的時候,故縣中心村旁的小公園總是分外熱鬧。平整的綠化,別致的涼亭,舒適的搖椅,三五個老人在亭子里聊著天,看著孩子們在搖椅上玩耍,時而傳出銀鈴般的笑聲。每到晚上,故縣村健身廣場上燈光敞亮,歌聲飛揚,舞姿妙曼,故縣健身隊的阿姨們熱情四溢的跳著廣場舞,健身廣場已經成為村民鍛煉休閑的好去處。
故縣村新建的小公園和健身廣場讓村民們的文化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健身廣場新添置了一批健身器材,搭建的“鄉村大舞臺”不定時的為村民們帶來精彩的晚會。健身隊隊長阿玲說:“廣場新修之后,跳舞都更有力道了,再看著身后這大舞臺,遲早也要帶著姐妹們上臺給大伙兒好好展示展示。”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20個字正是如今水北鎮故縣村新農村建設的的最好寫照。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拼搏、奮進的良好社會氛圍,都展現了故縣村民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故縣真古韻,文化添魅力,讓這股文化新風在故縣村盤踞,終將給村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生活。(李靜怡)
故縣歷史文化展館吸引村民駐足欣賞
故縣文化長廊宣傳歷史名人和傳統文化
故縣文化長廊宣傳歷史名人和傳統文化
文化街成為故縣村迎接四方客的第一道“文化餐”
文化街成為故縣村迎接四方客的第一道“文化餐”
公園、廣場已經成為村民鍛煉休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