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1月1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吳康樂 通訊員 王憲政文/攝)長樂市首占鎮珠湖村雙龍橋文化公園里,有一名義務保潔員和宣傳員。他就是陳金資,長樂珠湖村人,今年81歲。11年前,全村人修葺了文化公園,老人和哥哥一起義務打掃。三年前,哥哥去世后,陳金資一個人堅持打掃。
珠湖村雙龍橋文化公園,是個有名的天然文化公園。兩座上下“雙龍橋”連接著一條古道,學名松溪古道,相傳是古代學子進京趕考的通道,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橋邊還有一排古色古香的棚屋及屋前廊亭、坐椅,相傳是當年學子歇息的客棧舊址。
2005年,全村人集資修葺了這里的寺廟和古道,那時起,陳金資和哥哥義務打掃公園。當時,陳金資看到寺廟周邊以及古道無人打掃,久而久之便堆滿落葉。逢年過節,燒香的村民和登山的游客多,垃圾也隨之而來,對環境造成了破壞,兄弟倆就做起了寺廟以及古道的衛生。這一打掃就堅持了11年。三年前,哥哥去世,陳金資一個人堅持打掃。他11年的堅持,成了附近的美談。
在雙龍橋文化公園內,記者看到陳金資滿頭白發、精神矍鑠,在小道上和小溪旁掃落葉和垃圾,不時彎腰用手從石縫中掏出幾片枯葉。村民介紹,每天清晨,陳金資都會拿起掃帚到公園內清掃,從彎彎石徑到凈林古跡前的廣場,最后是沿山而上的500多級登山道,足足兩個小時才能把這些地方掃完。記者沿山而上,500多級臺階干凈明朗。村民覺得,陳金資兄弟倆就是把古道當成自己的家來細心打掃,“雙龍橋”這三個石刻大字,陳金資兄弟倆不知用布擦拭了多少次。
陳金資覺得自己不光是義務保潔員,還是宣傳員。幾年來,老人對公園內的景點典故、趣聞等已經如數家珍。村民介紹,有一次,福州一個騎行隊20多人來參觀。陳金資邊帶他們參觀邊講解,領隊拿給老人100元茶水費,陳金資堅決不收。“大老遠跑過來參觀,你們玩得開心,我也就開心了!”老人樂呵呵地說。
在外辦企業的兒子幾次要接父母出來玩玩,都被老人推辭了。村民說,陳金資放不下公園的事,每次都讓老伴一個人去。今年國慶前,陳金資總算去了,那是聽說小孫子生病住院,這才和老伴坐飛機去看看。陳金資看到孫子無大礙,告訴兒子國慶期間公園游人多,就一個人先飛回來了。國慶期間,公園游人特別多,他拿著掃帚從早忙到晚,不讓地上有一丁點垃圾。
面對社會的夸獎,陳金資不以為意,他總認為這是土生土長的村民應該做的事。“兒子也鼓勵我好好干,以后退休回來接老爸的班。”老人笑著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05李成祥:義務打掃溫泉
- 2014-10-08劉寶仁:義務打掃公園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