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蕉城區投資興建了10所慈善幸福院,使150多位貧困孤寡老人老有所養
幸福晚年,養不離村
在永安市大湖鎮新沖片區的農村老人“三自三助”康樂點,老人們歡歌笑語地排練腰鼓節目,準備演出。
東南網11月5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王國萍 通訊員 顏湊)10月20日傍晚,記者來到寧德蕉城區石后鄉竹洋農業旅游觀光區,只見五層樓高的蓋竹洋慈善幸福院依山傍水,四周田園環繞。
“一個月只交400元,包三餐,還有人照顧我們,老人住在這里很安逸!”87歲高齡的陳作標滿面笑容地告訴記者。
“以前,一人生活有一頓沒一頓的,如今在慈善幸福院生活,不僅吃得好、睡得好,還有同齡人聊天、下棋,心情自然舒暢。”一旁的五保戶黃步現也頻頻點頭。
走進幸福院,里面干凈清爽,院內的食堂、衛生間、活動室等設施齊全。
“我們配備了兩名管理人員,為老人提供就餐、生活照顧、日間休息、休閑娛樂等服務。”下竹洋村村主任陳起位告訴記者,該院入住老人21人,其中五保戶11人,年紀最大89歲,最小74歲。五保戶老人由政府財政供養,空巢老人入住每月只需交400元。
針對農村五保戶、“五老”人員、空巢老人大多不愿離村去鄉鎮敬老院養老的實際,去年3月,在省慈善總會的支持下,蕉城區委、區政府探索出一種新型農村養老模式,即建設村級慈善幸福院,讓老人養老離家不離村。當年,建設慈善幸福院被列為蕉城區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蕉城區前后投入900多萬元建設農村慈善幸福院項目。目前,全區共建設10所幸福院,可容納農村五保和孤寡老人300人左右,已有150多位貧困孤寡老人住進了慈善幸福院。
為讓幸福院能持續有效運行,蕉城區財政還按入住人數每年撥給每座幸福院專項管理 經費5萬元—7萬元,納入區財政預算。這大大解決了幸福院的后續管理經費問題。
據介紹,幸福院還和該院所在鄉鎮的衛生保健院和村醫療所密切聯系,定期邀請醫生到院里對老人進行體檢和健康知識普及,不僅將各種疾病防患于未然,老人的小病痛也能通過鄉鎮村醫療機構得到及時治療。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1-05廈門湖里禾山街道慈善一條街:傳遞文明傳遞愛心
- 2015-10-20《閩商慈善捐贈報告》發布 44位閩商去年捐贈18億
- 2015-09-106位閩商登2015全球華人慈善榜 與福州相關占4席
- 2015-09-09福萬通慈善基金會今年捐逾600萬元助學
- 2015-09-01廈門同心慈善會發放同安區域秋季助學金 47名學生獲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