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彥含(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東南網10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楊李超)第一次見到林彥含的時候,她被媒體的一圈長槍短炮圍在中間。9月30日,青運村進行第五次演練亦即滿負荷演練,記者如云。不過,面對這樣的“大場面”,林彥含侃侃而談,沒有NG,完全HOLD住。讓人不由得對這個一身“青果綠”的女孩豎起大拇指。
記者向青運村志愿服務中心主任肖善穎打聽,才知道青運村近170名志愿者中,有3名來自臺灣,林彥含是其中一員。
記者第二次見到她,林彥含正帶領“小青果”在志愿者之家門前操練“換崗”儀式,其中一項是大聲喊出“點贊中國”志愿禮。可能是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態,也可能是口號改動后有一些生疏,小伙伴們一時還做不到整齊洪亮,林彥含不厭其煩地給他們鼓勁,講解重音和節奏的要領,邊說邊示范手勢的位置。這個場面,又吸引了不少攝影鏡頭,小伙伴中,有的有些走神,林彥含卻始終專注。
“之前的口號是早晚班交接時用來鼓舞士氣的,那時候人數多,朋友都在身邊,大家會比較洪亮。特別很多上早班睡不醒的,就靠這一下來提振精氣神。”雖然排練效果一般,但林彥含的耐心溢于言表。看得出,她非常了解團隊成員的心態和狀態。
值守青運村的志愿者們來自福建農林大學,每天早晚兩班,早班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30分,之后晚班到晚上10點。同學們早晨7點便要從學校出發趕過來。在訪客中心服務的,甚至要起得更早一些。對于師弟師妹們,林彥含說,志愿者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也需要“志愿者中的志愿者”好好照顧。志愿者之家,顧名思義是志愿者放松的地方。她,就是在志愿者之家為志愿者服務的志愿者。選中她,自然得益于她的特殊。
父親是在閩經營事業的臺商,母親是福州人,林彥含說:“我屬于臺商子女,籍貫是臺灣省,拿的是中國大陸身份證。”從福建農林大學畢業后,林彥含依然選擇待在福州,而志愿服務,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像我們臺灣青年有個微信群,在福州這邊遇到事情,比如臺商協會有活動會發出召集令,我們就都去做志愿者,這就是一種志愿者文化。”林彥含說,大家都是自愿參加,不圖回報。
開村后,大家越來越忙,記者只能在微信上見到林彥含。11日青運會火炬實體傳遞后,她在記者轉發的每一條與青運圣火有關的微信下都點了贊。一問才知道,她是在為福州一中的學弟學妹們加油。
“不管來自哪里,志愿服務的心,大家都是一樣的!”和青運村志愿者之家著名的“迎賓天使”一樣,林彥含和她的小伙伴們,已經成為青運會最美的風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0-15全省志愿者骨干組織管理人員培訓班學員踴躍投身“同迎青運·共創文明”志愿服務活動
- 2015-10-13長樂開展“垃圾不落地,文明添福氣”志愿服務活動
- 2015-10-12火炬接力顯青春魅力 志愿服務現文明風采
- 2015-10-12我省志愿服務骨干(志愿服務組織管理人員)培訓班在福州舉辦
- 2015-10-09上杭大學生志愿者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