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29日訊(福建日報 公孫好) 又一個中秋從身邊滑過,回首節日的感受,堵、忙、擠無疑令人心煩,但人們在“煩”的同時,同樣也感受到真切的感情和團圓的味道。中秋夜晚,我們都翹首觀賞一輪熟悉的月亮。這輪古老的月亮,映照的是人間不老的真情。
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都有一輪最圓的月亮,懸掛于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它是團圓之月,投下皎潔而深情的光,歷經千年歲月磨洗,而從未黯淡。
作為重要性僅次于春節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歷來在人們心中別具分量。雖然今年中秋節只放兩天假,后面緊接著還有國慶節,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秋節氛圍,不過,我們依然能看到很多熱鬧景象:節前數日,城市就進入堵車模式;大街上,隨處可見拎著大包小包匆匆趕路的人……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年年相似,今又略有不同。今年的中秋節,固然有著不變的堵、忙、擠,但在送禮之風被狠剎的背景下,過節的氛圍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真,這讓人在“煩”的同時,更能切身感覺到久違的溫情。據媒體報道,相比于往年,今年中秋節高端月餅等禮品銷售遇冷,人們在情意上下真功夫,拜訪過了親朋好友,和家人圍坐一起,擺一盤月餅,蒸幾只螃蟹,喝幾杯小酒,賞一賞月亮,這就是普通人的天倫之樂。
今年的中秋節還呈現更多文化味道。關于中秋節的歷史與詩詞廣泛傳播,人們也喜歡讓孩子吟誦。然而,傳承并非僅靠書本,最好還是根植于生活。不少家長帶孩子去電影院、美術館和書店等,讓假期徜徉于文化之中。還有人組織中秋茶席,在品茶賞月中,感受傳統之風、古韻之美。
互聯網已然改變人們的過節方式。年輕人也開始樂于通過網絡來表達情意,這與老一輩在觀念上形成鮮明的對比甚至是沖突。比如,9月23日,武漢的一位父親收到女兒從漢口快遞來的一盒月餅,當即給女兒打電話,“不就隔一條江嗎,還懶到要別人代勞?中秋節不回來就算了,寄什么月餅,我和你媽又不缺一盒月餅?!边@一事件頗有些戲劇性,但也提醒年輕人“月圓人團圓”在老人心中的分量。
中秋節已過,不妨讓我們重新思考團圓的意義。一方面,實在無法回家時,如何紓解老人的心情。月圓人未圓,這是由來已久的人生憾事,而這樣的遺憾正越來越多。比如,有媒體調查問卷就顯示,六成人無法回家過中秋。在這種情況下,兒女應想方設法撫慰老人的心靈。另一方面,在異地工作的人們,身處于“陌生人社會”之中,也正好利用佳節,給朋友一點問候,甚至可嘗試和鄰居打破不相往來的僵局。在這個中秋節,努力去除平日里的焦慮和功利,將久違的人情味找回來。
這個夜晚,我們都翹首觀賞那一輪熟悉的月亮。無論城市還是鄉村,賞的是明月,也是人情。這古老的月亮,映照著人間不老的真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9-29思明城市義工的別樣中秋假期
- 2015-09-28湖里街道舉辦第七屆仙岳山歌會 居民歡度中秋
- 2015-09-28城廂區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活動綜述
- 2015-09-28中秋月圓夜 三明市民在瑞云山賞月不亦樂乎
- 2015-09-28榕城洋溢濃濃“中秋味” “榕榕”到機場送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