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強、百姓富、生態美 提升人民群眾創城幸福指數
——荔城區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實施“強村富民”戰略,提升人民群眾創城幸福指數
一個個優勢特色產業、一戶戶幽靜雅致的農家小旅館,走進荔城區的鄉下村莊,處處可以感受到新農村的清新氣息……
文明風9月27日訊(通訊員 朱曉波)今年年初,荔城區以莆田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積極啟動“強村富民行動計劃”,以區統籌、鎮街落實、村(居)為主體,市場為主導,通過資源、資產、資金“三盤活”,政策、城建、項目“三帶動”,旅游、物業、服務“三增收”等“三三”發展途徑,促進“強村富民”行動工作的常態化、長效化,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經濟發展后勁,努力構建“村居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新局面,推進城鄉創建一體化,讓創城惠及民生。深入開展以城帶鄉、城鄉共建活動,更加注重全域覆蓋、全民參與、全面進步,推動文明創建向城郊結合部、鄉鎮(街道)、農村延伸,提升文明村鎮、美麗鄉村建設水平。
■班子強 摸索一條路子
今年初,荔城區成立了區委書記為組長,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和區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強村富民行動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負責各項工作。各鎮街、村居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層層推動“強村富民行動計劃”工作開展。
發展需要明確的思路,確定班子后,為探索能切實壯大村居集體經濟、帶動群眾收入增加的新途徑、新模式,工作領導小組多次深入基層調研,經實地調研摸查后,最終摸索出一條路子:明確了三個目標(村集體有實力、有魅力;村居干部有凝聚力、號召力;村民有實惠、有規矩)、三個原則(村居不舉債、不直接經營、不一次性買賣資產),并提出“三盤活”、“三帶動”、“三收入”等“三三”發展思路。
據區強村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三盤活”指盤活資源、資產、資金;“三帶動”分別指政策帶動、城建帶動和項目帶動;“三收入”分別指旅游收入、物業收入及服務收入。在此基礎上,各鎮街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并策劃了相應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
經研究篩選,確定重點推進“強村富民行動計劃”發展項目287個,分別歸類為資金類項目、資源類項目和資產類項目,其中正在啟動項目60個,即將啟動項目36個,爭取啟動項目172個,慎重啟動項目19個。為確保項目順利進行,區財政每年設立2000萬元“強村富民行動——強經濟”發展基金,用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區強村辦建立一抓到底的“直通車”督查機制,細化工作目標,開展督促檢查;區委、區政府將“強村富民行動——強經濟”工作納入區對鎮街績效評估年度考核。
半年多來,“強村富民行動計劃”新啟動項目57個,新完成項目43個,村級集體月均增加收入110萬元。預計三年后,全區130個村居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的將有125個,其中,100萬元以上的村居11個,50-100萬元以上的19個,30-50萬元以上的18個,20-30萬元以上的36個,10-20萬元以上的39個,基本消除空殼村。
■村居強 造福一方百姓
在荔城區北高鎮山前村,三層的農貿市場建設正進入掃尾階段。
“村集體‘家底’雄厚,為老百姓辦事更有底氣。”山前村黨支部書記陳釩說,農貿市場一層用于村民從事海產品等交易,二三層計劃出租給企業作廠房或倉庫使用,村委會可獲得租金收入。此外,擬將舊村部重新裝修后出租給村里從事金銀珠寶加工的個體戶或企業;將現已出租的單純用于養殖的300畝蝦塘進行初步改造完善,開發集養殖、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漁家樂”,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近30萬元。
?探索增強村居“造血”功能,發展村集體經濟,是荔城區“強村富民行動”的一個縮影。各村居(社區)通過租賃、承包、聯合開發等形式,盤活閑置或低效使用的資產,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如西天尾后卓村完成盤龍山莊集體保障性用房及地下車庫車位管理,年租金收入80萬元;拱辰街道拱辰社區出租荔城大酒店、西庚安置房、護城河五期宮廟一層店面年收入635萬元;暢林社區已出租綜合樓、農貿市場、暢林休閑公園、店面,參股暢林投資有限公司(參股90萬),合計年收入118萬元;鎮海社區出租店面、套房年收入近900萬元等。
針對許多村級集體擁有山林、耕地、水域、房屋等產權優勢,各村居盤活資源,通過租賃、入股、土地流轉、合作建設等方式,盤活集體資源增加村財收入,區相關職能部門對村(居)集體項目需要審批的,加大力度幫助支持,暢通審批綠色通道。如,北高鎮竹莊村出租鹽堿地、淹海區年收入84萬元,江邊村出租養殖場年收入54萬元;前亭村出租觀音佛山礦藏、紅山礦藏年收入74萬元;西天尾鎮林山村出租朱山采場、武校、車場計年收入20萬元;黃石鎮水南村利用集體土地建設標準廠房年收入68萬元;拱辰南郊社區延壽路、下店路資源利用,年收入80萬元。
“村居強,方可造福一方百姓。”區強村辦副組長吳金煌說,只有村集體經濟發展了,才有經濟實力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優化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
■生態美 激活一池春水
“環境變好,不但可以體驗農耕樂趣,又有收入,真好。”西天尾鎮林山村村民喻俊池笑著說,以前這里是一片荒草,去年,村里通過農業合作社將這片土地流轉承包聯片經營,現已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生態農業采摘園。他們不但每年可以拿到每畝800元的租金,還可以優先進園干活拿工資每月3000多元。
林山村黨支部書記喻福新說,該村境內有聞名遐邇的南少林寺,依托獨特的資源優勢,林山村以村級集體南少林特色農產品一條街帶動和“生態觀光園”示范,引導村民大力發展“農家樂”、高效綠色農業產業和特色養生休閑產業,全村經濟逐步走向專業化、商品化,融入城鎮化。
無獨有偶,荔城區黃石鎮水南社區正計劃建設一條400米長的夜市步行街,集中整治現有夜市攤點,改善村容村貌;華堤村結合“幸福家園”試點建設,依托在建的華江公園和規劃建設的東湖水上樂園,發展休閑、垂釣等鄉村旅游服務業;后黃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莊景觀風貌,打造旅游產品一條街;江邊村土地流轉400畝,依托“美麗村莊”建設,開發休閑采摘等旅游項目等。
在強村富民行動中,各個村居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和地域優勢,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農村經濟轉型和發展,打造一個個特色產業,區直各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暢通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綠色通道。
“強村富民行動計劃”,不但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現生態美。
吳金煌說,強村富民的各項工作尚處于起步與探索階段,各鎮街和村居圍繞促進“村居強、百姓富、生態美”等方面進行碎片化探索,有的放矢各顯其能,引領群眾共同摸索切合自身實際的科學發展路徑,以實際行動交出“強村富民”的第一份答卷,讓老百姓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區的過程中切切實實的享受實惠。
據了解,荔城區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區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為民創建,把“為民創建、惠民創建”,結合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入基層群眾,認真傾聽意見,從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老百姓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使創城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要求,更加符合群眾愿望。把深化文明創建與促進民生幸福緊密結合起來,每年興辦一批作用大、影響大、深受群眾歡迎的好事實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自豪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鄉村美景入畫來,幸福生活踏歌至。新農村“強村富民”工程建設在路上,全國文明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區創建在推進,荔城人大步向前……??? (荔城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9-10實施“億千百”工程 讓創城惠及民生
- 2015-09-09圍繞創城:城廂區大力整治在建工地不文明施工現象
- 2015-09-08荔城區開展“同創文明荔城 共享碧水藍天”慰問創城一線環衛工人活動
- 2015-08-24上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創城動員大會召開
- 2015-08-14三元區召開全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鞏固提升創城成果動員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