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24日訊(通訊員 梁偉生)近年來,永春縣依托獨特的山水稟賦、生態資源,著眼山綠、水清、民富,通過制定美麗鄉村建設規范、推動連片示范創建、建立特色文化品牌、開展綜合環境整治等方式,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孕育鄉村文明成果。今年8月,永春縣作為福建省唯一的基層代表參加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并作書面典型性交流。
一、聚焦標準規范,打響鄉村“文明牌”。率先在全省啟動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圍繞“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目標,每年推進10個縣級示范村和一批鄉鎮級示范村建設,實施“治污、美化、綠化、創新、致富、和諧”六大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永春田園風光、山水特色的美麗鄉村??偨Y提升幾年來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2014年9月在全省率先發布實施《永春縣美麗鄉村建設規范》,制定10個方面105條標準,明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概念、遵循原則、建設范圍和目標、管護考評機制等,使美麗鄉村建有方向、管有辦法、評有標準,其中,特別將“鄉風文明”作為一個專項建設規范,制定了弘揚文明風尚、開展文明創建、提升文明素養和文明戶創建率、美麗家庭創建率等標準,為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永春縣美麗鄉村建設規范被納入全國、全省美麗鄉村建設,中央電視臺以《鄉村有個性 美麗有標準》為題作專題報道。
二、聚焦連片擴面,廣織鄉村“文明網”。一是將文明縣城創建經驗推廣應用到農村文明創建。充分發揮全國文明縣城的示范輻射作用,組建美麗鄉村志愿服務隊、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組織志愿服務隊進基層、進社區、進家庭,以文明勸導、志愿服務活動帶動農村文明新風。建設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8個、市級民主法治村32個,建成全市首批法治文化長廊,推進“無訟生態鄉村”創建,全市美麗鄉村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現場會在永春召開。二是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形成連片創建的帶動效應。積極探索農村精神文明連片創建的有效途徑,結合5個美麗鎮區建設、4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培育和桃溪流域綜合治理,把農村精神文明創建融入鎮區沿線、精品線路沿途、溪流沿岸的村莊建設中,串點連線、串線連片、串片成面,實現“點上示范、線上帶動、面上出彩”,擴大文明的普及度和覆蓋面。三是將生態文明理念貫穿到美麗鄉村建設的全過程。樹立“順應自然、順應規律、順應民意”理念,把生態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最高標準,不砍樹、不填水、慎拆房、少硬化,保留村莊自然生態,踐行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文明理念。開展“全民大造綠”,發動群眾捐綠、愛綠、養綠、護綠,創建省級生態村35個,全縣85%的村莊至少有1處公園綠地,打造“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環境,榮獲國家生態縣、全國綠化模范縣等稱號。
?
三、聚焦鄉愁名片,激活鄉村“文明脈”。一是打響“留得住鄉愁”的特色文化品牌。圍繞打造詩人余光中這張“鄉愁”名片,編排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型交響詩劇《鄉愁》,獲得全國優秀劇目獎,收集整理文稿、照片、文物等資料豐富余光中文學館,建設鄉愁寄園,打造文化內涵豐富、鄉愁品牌響亮的美麗鄉村。以“世界(永春)白鶴拳大會”為載體,大力推介永春白鶴拳文化。二是打響“永春地域元素”明顯的傳統文化品牌。挖掘整理一批鄉村民間藝術、農諺山歌民謠、生產生活習俗、農業文化遺產等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南音、紙織畫、漆籃等民俗文化。為每個美麗鄉村量身定做文化建設方案,全縣共建設23個主題文化館或展覽室。加強古村落、古民居、古橋、古樹、古寨的保護開發,4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三是打響“山水桃源?四季永春”的鄉村旅游品牌。完善鄉村旅游設施,推出白鶴拳特色文化游等4條美麗鄉村游精品線路,每年吸引幾萬人次游客。2014年美麗鄉村接待游客156萬人次,是全縣人口的3倍多,鄉村旅游總收入6.2億元,美麗鄉村游呈現井噴式增長。
四、聚焦村容村貌,收獲鄉村“文明果”。一是完善凈化設施。在全省建制縣中率先采取BOT方式建成日處理污水3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在農村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推廣應用環保型聚乙烯化糞池1萬多套,建設農村生活污水高效分散處理工程82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建成日處理能力200噸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全縣所有鄉鎮按標準配置生活垃圾轉運站或壓縮式轉運車輛,所有行政村每個自然村都有垃圾收集點,全縣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二是開展環境整治。實施“農村生活垃圾”三年專項治理行動,推動重點區域、重點地段、重點部位的環境衛生“點線面”連片整治。在全省首創“生態優先、統籌資源、多元治水、綜合治理”的流域治理模式,三年來實施桃溪流域治理項目307個,完成投資24.22億元,實現62公里主河道綜合治理的全覆蓋、全整治。三是構建長效機制。縣財政每年加大環衛保潔經費投入,從2014年起每年安排1700萬元進行補助。組建縣城鄉環境衛生管理考評中心,出臺衛生考評機制,每月考評1次,每個鄉鎮隨機抽查考評2個建制村,年度檢查考評覆蓋全縣所有建制村。全縣共有78個建制村環境衛生日常保潔及垃圾清運實行市場化管理模式。同時,構建衛生監督評議機制,組織熱心人士開展日常環境保潔督查,強化環境衛生保潔監督管理。
五、聚焦服務平臺,繪就鄉村“文明卷”。一是以美麗鄉村云平臺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建成覆蓋全縣236個村(社區)的美麗鄉村云平臺。開辟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和鄉土文化展示的新窗口,打造黨員遠程教育的新平臺,開通黨員教育、便民服務、黨務村務公開、社會管理和信息咨詢等服務上電視的便民利民“直通車”,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二是以完善的文體設施活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依托200多個農家書屋和各村的農民公園陣地,完善農村文化體育活動設施,形成與美麗鄉村精品村相適應、相配套的農民“半小時文化體育圈”。充分發揮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引導鄉村、社區設立各類民間文化協會,打造基層群眾自己的文化隊伍。三是以農村黨建綜合體打造群團組織服務鏈。制定《農村黨建綜合體建設規范》、《永春縣加強美麗鄉村黨建綜合體便民服務網建設的意見》,建成 10個農村黨建綜合體。實施《農村黨員星級管理評定辦法》,開展“黨員一句話承諾”活動,打造“一網、一室、一社、一欄”農村黨建綜合體,發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永春縣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9-23三明市召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會議
- 2015-09-23泉州結出累累文明碩果 志愿服務組織數量全省第一
- 2015-09-2310個行政村成為首批我省美麗鄉村文明建設示范村
- 2015-09-22城廂區三舉措推進勤儉文明行為習慣養成
- 2015-09-22泉州豐澤團區委積極開展文明交通志愿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