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項裕興)寧化縣河龍鄉河龍村。一棟建了20多年的磚瓦房,在一排排新樓房中,顯得破舊。
“媽媽給了我第一次生命,又給我第二次生命。”站在家門口,戴著藍口罩的伊水林說。
今年3月23日,身患尿毒癥的伊水林在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接受腎移植手術,腎源來自母親張金蓮。截至9月中旬,母親的腎臟已在兒子體內正常運轉了五個多月。之前,近30萬元的換腎手術費壓垮了這個貧困家庭,但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伊水林原本有個幸福的家。
24歲時,他與同齡姑娘張招金結婚,后雙雙去廈門打工。父母伊曲紅和張金蓮在家中種田,日子過得平靜。
2011年,伊水林突然感覺身體不適,醫院確診為慢性腎病。11月,向親友借錢,伊水林到河北石家莊腎病專科醫院治療,花費18.6萬元。后因無錢繼續醫治,只好回到當地醫院做透析,每月要花費6000多元。
去年4月,伊水林身體越來越虛弱,出現水腫。經廈門中山專科醫院檢查,診斷為雙腎萎縮,換腎才能保命,手術費等要20多萬元。一紙診斷書,讓一家人陷入絕境。8月,伊水林的父母、妹妹都到醫院配型,只有媽媽張金蓮配型成功。
“沒有兒子,活得也沒什么滋味。”知道結果后,張金蓮決定“割腎救子”。拗不過母親,伊水林默認了母親的決定。
在社會各界好心人的幫助下,今年3月,揣著11萬元救命錢,一家人來到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23日上午,醫生成功摘除母親的左腎。隨后,伊水林被推入手術室,媽媽的左腎移植到兒子體內。
在重癥監護室,伊水林晚上九點醒過來。看著身上的刀口,伊水林百感交集。“這輩子我要好好孝敬媽媽。”他說。
伊曲紅攤開本子,本子上記滿了人名和“救命錢”金額。
去年,伊水林患病的消息在寧化在線網站刊登。看到消息后,當地好心人紛紛伸出援手。今年77歲同鄉張蘭香家住城關,她帶著伊曲紅,敲開一家家鄰居的門“化緣”。河龍鄉上伊村村民伊遠恢得知他家情況后,先后送來800元。伊曲紅在哥哥的陪同下,先后到河龍、水茜、安遠等周邊鄉鎮為兒子籌款。熟悉的不熟悉的村民紛紛慷慨解囊,你50他100。政府各部門也伸出援助之手,寧化縣計生部門送上5000元重大疾病扶助金,縣紅十字會組織志愿者募捐。寧化縣自行車協會騎友專門騎行到伊水林家,送上8200元愛心。
伊水林在福州動手術期間,海峽都市報也刊文報道,愛心市民陸續捐款6萬多元,一些市民還到醫院看望張金蓮和伊水林。
術后第8天,張金蓮就要求出院,醫生給她開了消炎藥。隨后,張金蓮就到廈門一家酒店做清潔工。她說,手術成功了,可一想起欠下的20多萬元借款,心里就焦急。
換腎后,需要終身服用抗排異藥品。“我一天要吃30多顆藥。”伊水林對體內母親的腎很珍惜,但這些錢對已經掏空的家庭來說是天文數字。
伊水林說,希望身體快快好起來,明年爭取去打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9-01吳敏霞:助人為樂 善舉感動他人
- 2015-09-01陳偉:用溫暖的心感動每一位當事人
- 2015-08-18“逆行”的你們讓生命更為感動
- 2015-08-10盤點抗災救災中那些感動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