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蘭特曾經說過,“忘記歷史,靈魂就會生病”。紀念抗戰勝利,也是對歷史的重溫。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我們用各種行動共同緬懷英烈,讓人們永遠銘記那些艱難歲月里,用自己的熱血保家衛國的人民英雄們,這是一種緬懷,也是一種提醒,緬懷失去的英雄、提醒抗戰歷史的記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牢記歷史也是一種前進的力量。
歷史是一面鏡子,時常擦亮這邊鏡子,以史為鑒,方得始終。1894年,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在海、陸兩方面落得恥辱的失敗,并于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4個多月內,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全部淪陷。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了8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棗宜會戰、浙贛會戰、豫湘桂戰役……戰火硝煙中,無數中國軍民拿起刀槍,與侵略者展開殊死搏斗。巾幗英雄趙一曼,面對敵人的酷刑,毫不動搖,堅強不屈,慷慨就義;抗日將領楊靖宇,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犧牲后敵人剖開他的肚腹,發現里面只有棉絮、干草。還有許多少年英雄與日寇斗智斗勇,王二小,一個13歲的孩子,日軍抓住他,讓他帶路去找八路軍的傷病員和后方機關,機智的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敵人有來無回,但王二小卻永遠葬在了山間……
將歷史的鏡頭從70年的遠焦慢慢拉回到今天,看看、想想那些從戰場硝煙走過的抗戰英雄們,有在戰場上與敵軍浴血奮戰的抗日戰士,有冒死為八路軍送情報的老鄉,有在大后方為抗日戰士做鞋做襪的勞動婦女……
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國家的名義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教會我們感恩,感恩那些為了國家主權和民族解放,拋頭顱灑熱血、舍小家為大家的英雄們;提醒我們自強,時刻警示我們,美好河山曾遭受的恥辱和蹂躪,千千萬同胞曾遭受的疼痛和欺凌。這樣的紀念促使我們奮發,因為不忘歷史,是為了更強的未來,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這樣的紀念詮釋愛國真諦,那就是從了解歷史開始,從正視責任做起,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奮斗。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在中國大地這樣一片紅色熱土上,有太多的抗日動人故事等著我們去發掘,去聆聽,去銘記,去感悟。在這里,也有太多的抗戰英雄值得我們深深致敬!(平和縣三平風景區管理委員會 曾慧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