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秀同志先進事跡
羅永秀,女,1970年12月出生,布依族,福建省晉江市龍湖鎮埔頭村村民
20年前,出生于貴州省長順縣的布依女子羅永秀到晉江打工時認識了施勁松,并于1996年與施勁松結婚。當時丈夫與前妻已生育有五六歲的施并鈞、施并帝兩兄弟。兩個兒子雖不是親生,羅永秀卻視如己出,給他們做飯,送他們上學,為他們洗衣,陪他們游戲,甚至為了更好地與孩子們交流,羅永秀硬是學會了一口略帶黔腔的閩南話。
正當羅永秀對未來充滿信心與憧憬的時候,2008年,一場飛來橫禍使這個家庭陷入了不幸。18歲的大兒子施并鈞騎摩托車遭遇車禍,導致腦部重傷,左側顱骨粉碎性骨折。經過兩次手術,命雖保住了,但這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小伙子卻成了植物人。那段時間,羅永秀常常淚水漣漣,痛哭流涕。一時間,閑言四起。不少親友擔心閩南后母苦毒“前人囝”的故事重演,更有村民揣測,年輕羅永秀肯定要棄家出走,去追尋新的生活。
然而,七年過去了,羅永秀依然不離不棄地守護在病兒的床前。為了這個“前人囝”,她把家庭開支控制在最低限度,將省下來的錢換成藥品,換成針劑,換成輪椅,換成醫院專用的可搖扶病床。聽說音樂有利于康復,她托人買了一臺播放機,每天定時放給兒子聽。她還專門拜師學藝,學會了一套按摩手法,每天幫他翻身、擦洗,每天按摩四次以上。當她聽到“營養均衡”這個詞時,就專門為兒子訂購牛奶,還給他搭配水果餐。為了便于照顧病人,她干脆把自己的床搬到兒子房間,每晚一旦兒子抽筋,她就像有心靈感應一樣,從床上一躍而起,為他揉捏、曲展。從2008年到2015年,兩千多個日夜,羅永秀的世界似乎只剩下那間擺了兩張床的小屋。每天清晨雞未叫,她就要起床幫兒子刷牙、洗臉、翻身;做好飯菜后,再把稀飯和菜打磨成漿體,通過注射器和飼管送到兒子的胃里,一天至少要喂六次。
在羅永秀的悉心照料下,七年來,幸運的施并鈞從未長過一個褥瘡,手腳肌肉從未發生過明顯萎縮。從2013年起,他的雙手逐漸能夠握拳,眼珠逐漸能夠轉動,疼痛時也會發出呻吟聲。一個個有意識的生命跡象漸漸地回到了施并鈞的身上!所有的親友、醫生、村民都為之驚嘆——是羅永秀超越血緣的偉大母愛創造了奇跡!
羅永秀說,兒子能夠好起來,再喊她一聲“媽”,就是她這輩子最大的心愿。當初她嫁給施勁松的時候,父母就囑咐她,既然做出了決定,無論遇到什么,都要盡到一個媽媽和妻子的責任。正是牢記并秉承著這樣優良的家訓家風,羅永秀以超越血緣的偉大母愛,樹立了一個新時代繼母的全新形象。埔頭村村民對施勁松一家十分關心,提起羅永秀,父老鄉親們都說“生的放一邊,養的功勞大如天”。
羅永秀先后被評為“十佳美麗晉江人”、“感動泉州美德人物”、泉州市第四屆道德模范。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