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暨哈爾濱市文明辦、省暨哈爾濱市旅游局主辦的“文明旅游龍江行系列主題活動”9月9日啟動。黑龍江省將開展不文明行為“隨手拍”活動,被拍下的不文明游客將被限制出行……據黑龍江省旅游局監督管理處處長張孝春介紹,黑龍江省各地將組織開展本地區旅游不文明行為“隨手拍”活動,將案例、照片、視頻等在媒體上集中曝光,對嚴重損害國家和民族形象、違法違規的曝光游客,省旅游局將會同公安、工商等部門限制其出游、乘坐飛機、貸款等。(中國文明網)
文明與文明游是兩碼事,但都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如果從傳承的角度來看,文明與文明游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決定著游客的素質,而游客又是文明游的一個風向標。我國是一個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都飛速發展的國家,可以說,近些年來,國民素質有了持續性的穩步提高;然而,限于我國近現代文明起步晚,國民的文明程度絕對數值還并不高。
跳躍式的文明形態,一邊加速著社會文明進程,但又一邊阻礙著文明普及,這似乎是一個矛盾。若論文明古國,比中國歷史悠久且完整的并不多;但若論現代文明,中國卻并沒有趕上文明早班車。從封建社會,經過短暫的資本主義社會,再到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們用一百多年完成了西方世界要幾個世紀才能完成的文明形態轉型,這無疑是一種文明遞進的速成方法,極大地提升了國民素養;然而,這與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相比,我們的文明程度還顯得有些稚嫩,“農文化”根深蒂固,小農意識仍然有殘存。因此,跳躍式的文明遞進是一把“雙刃劍”,往往會讓國民在舊思維與新時代中不斷的轉換,因此,社會發展需要時間,文明提升也需要時間。
文明游需要國民,特別是游客需要“同理心”。前幾日,筆者去了一趟西塘古鎮,本是沖著靜悄悄的美景而去,但結果是令人沮喪的,不過感悟也頗深。比如說,在狹窄的“煙雨長廊”的盡頭處發生了堵塞,橋下的人抱怨橋上的人走得慢,還沒有素質地拍照,然而等輪到自己到了橋上,也變成了那個自己厭惡的拍照者。譴責不文明,這是文明的姿態,但是如果帶著兩重標準去“譴責”的話,這無疑是扭曲的心理。文明游需要“同理心”,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體量的胸懷,你想不文明都做不到。
然而,這種“同理心”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沒有時間的跨度,沒有文明的打磨,我們將很難達到溫文爾雅的生活狀態,文明游也便只能是個別人的專利。明白了這個道理,對于現代中國的旅游現狀,我們就應該多一些耐心。不要羨慕歐美國家人民的素質,他們同樣經歷了數百年的現代文明打磨,才有了今天的模樣,而我們的國民才不過百年而已,新中國成立以來,也不過幾十年而已。因此,文明游在現代中國,需要一點一滴的養成,而國民也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靜心等一等這老態但又有了新生的國家文明。(特約評論員 徐云方)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