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郊尾鎮沙溪村“樂善好施”坊成村里的“教育基地”
小學門口的﹃樂善好施﹄坊,成了村里的﹃教育基地﹄
東南網9月8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小芳/文馬俊杰/圖)仙游僅存的5座石坊,郊尾鎮沙溪村就占了兩座。記者昨日實地探訪,這兩座石坊都保存完好。其中因捐助書院而建立的“樂善好施”坊位于沙溪小學門口,村民們說,進小學的第一天,都會給孩子們講講“樂善好施”的意義。
沙溪村的兩座石坊分別為樂善好施坊和孝節坊,位于村落中部及尾端。樂善好施坊在沙溪小學門口,并用專門的石質圍欄保護起來。
根據坊上的石刻可以看出,石坊修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坐北朝南,仿木閣樓式的四柱三間三樓。旁邊兩柱距離為1.5米,中間兩柱距離為3.4米,通高8米。檐下立方柱,柱上浮雕花卉、禽鳥等圖案。中層橫嵌著圣旨牌,橫刻楷書“樂善好施”。
孝節坊所處的位置相對隱蔽。穿過一大片樹林,腳下的青石路長滿了青苔,石坊下還是一片草叢,增添了不少神秘感和時代感。據了解,這座孝節坊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為旌表楊高標妻蘇氏而建。坊中層橫嵌著圣旨牌,額枋上雕飾人物花卉,橫刻楷書“孝節”。
村民王大爺告訴記者,現存的石坊數量寥寥無幾,沙溪村就保存了兩座,這讓村民們十分自豪。王大爺說,一到周末就有不少外鄉人來拍照游覽。
孝節坊的位置比較偏僻,村民們會自發到石坊附近整理雜草。“我們一定會留出一條小路,絕不會讓石坊附近的雜草叢生。”而樂善好施坊,則成了一處“教育基地”。王大爺說,因為毗鄰小學,村民們把孩子送進小學時,都會在坊下講講這座石坊的故事。村民們希望下一代明白,捐資助學的樂善好施的行為,可受世代敬仰。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5-08-13泉港后龍鎮:青春健康教育基地 加強青春期教育
- 2015-06-03福建省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落戶晉江深滬華峰小學
- 2015-02-10福建首個民營生態文明教育基地螺洲掛牌 免費為青少年開放
- 2014-09-26莆田市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建設現場會在城廂區召開
- 2014-09-22順昌縣紀委和檢察院聯合籌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