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適宜 生態治理
河道治理與防洪保安結合。堅持防洪安全至上,持續推進木蘭溪全流域防洪治理,仙榜段、華林段采取堤路結合、岸灘生態改造方式,泄洪通道全線寬達60米,兩岸堤路按照50年一遇防洪標高控制,確保安全。
河道治理與截污治污結合。堅持治河先治污、后截污、再清淤、再修復,開展清水行動,整治污染地表水和飲用水源的畜禽養殖場,集中處理沿岸垃圾,建設雨水管網124公里、污水管網230公里,采取水庫生態流量下泄、引清入城等舉措,改善內河水質,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內河水系。
河道治理與城市綠道結合。堅持河道互聯互通、綠道連線成網,因地制宜,統籌考慮公園、綠地、綠道、景觀、健身等設施建設,構筑親水戲水平臺、休閑棧道,建成“沿河、環湖、通公園”的慢行廊道,配套美食一條街,發展水上娛樂設施,打造莆田“慢生活”。綬溪公園成為全市最大、最美的河濱公園,木蘭溪仙游段20公里防洪生態景觀成為全市最長的休閑親水長廊,延壽溪成為全市最大的天然浴場。
河道治理與文化傳承結合。堅持保護古堤、古渡口、古橋、古樹、古民居等,保留河岸荔枝林帶、天然林木,還原“荔城無處不荔枝”的自然景觀,著力挖掘莆田人文元素,規劃建設名人雕塑園,留住鄉愁,實現河道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重現昔日的水鄉古道、荔林水系風貌。
河道治理與環境保護結合。堅持順應自然、因勢利導,全面開展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拆除40萬平方米畜禽養殖場,搬遷一級保護區內20萬平方米房屋,實施退耕退果、還林還草,在延壽溪全流域321平方公里范圍內禁養畜禽、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改造生態林及村莊污水垃圾處理,建設環庫生態防污帶,改善水環境;持續推進流域綜合保護治理,用木樁、拋石防護等生態方式改造和防護岸坡,順應河勢留住沙洲,保住我市特有的土海濕地公園,拓展自然生態空間,留住水草、水鳥。(湄洲日報記者 黃國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8-31荔城區鎮海辦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
- 2015-08-29武平縣召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表彰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
- 2015-08-28莆田召開迎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暨公益廣告宣傳工作會議
- 2015-08-28福清市領導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地檢查活動
- 2015-08-27莆田市荔城食藥監分局全力助創全國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