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遭受侵略最早的國家,也是抵抗侵略時間最長的國家——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蘇聯、美國進行了4年,英國進行了6年,中國則戰斗了14年。
這勝利,對中華民族意義重大——
中國不僅打敗了日本,消除了亡國的危險,還廢棄了1840年以來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敬,成為戰后世界“四強”。
“抗日戰爭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中國大國之路的起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說。
這勝利,對世界意義重大——
中國戰區不僅牽制了日軍50%以上的海外兵力,斃傷俘日軍150余萬人,更打亂了日本侵略者北進和南進的部署……
8月15日出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志這樣評價:“中國將士英勇作戰,在抗擊窮兇極惡的侵略勢力時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在那地獄般的日子里,中國作出巨大犧牲,應該得到世界更廣泛的認可?!?/p>
一種精神永遠弘揚——
習近平:“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不是在為已故的人守靈,而是在為活著的人守志!”
哈爾濱,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的東方都市。很難想象,歷史上日偽曾在這里統治13年。
烈士陵園里,蒼松翠柏間,安葬著抗聯名將陳翰章、汪雅臣等數十位革命烈士。28歲的原野畢業于播音主持專業,擔任講解員6年。喜歡這份工作的她,對記者說:“這些年自發來祭奠先烈的人越來越多?!?/p>
一處烈士陵園一處精神高地,無聲地傳遞著力量。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一年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
——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
提起白山黑水間的那段抗戰歲月,91歲的抗聯老戰士李敏不禁熱淚盈眶:“沒有糧食吃,大家就吃草根、吃樹皮、吃皮帶、吃棉襖里的棉花籽……在抗聯,犧牲比活著容易,但我們得活著,活著打鬼子!”
——這是怎樣的一種氣節?
首抵盧溝橋事變現場,見證臺兒莊炮火,匍匐山西青紗帳……今年113歲的《大公報》,在14年抗戰期間因日軍迫近6度遷館,從天津到上海,從漢口到香港,從重慶到桂林,誓言決不在日軍鐵蹄下辦報一天。
——這是怎樣的一種無畏?
“如果中國人都投降了,那還有中國嗎?”彈盡糧絕、身陷重圍,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指揮楊靖宇對前來勸降的人說。
這樣的細節人們已經耳熟能詳,但仍然震撼人心,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不禁感嘆:“今天之所以還能有中國,就是因為有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在最黑暗、最困難、最無助、大多數人萬念俱灰的時候,用自己的靈魂與血性,支撐起中華民族的脊梁?!?/p>
——這是怎樣的一種壯烈?
“誓死不做亡國奴!”
從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抗日將領,到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英雄群體,無數華夏兒女不畏強暴、以身殉國。
——這是怎樣的一種凝聚?
膠東地區婦女3個月內捐獻黃金50兩、白銀1.24萬兩;海外華僑4年里的匯款占軍費開支總數的43%,5年捐獻各種飛機達217架;印尼華僑捐的1億多粒防治瘧疾的金雞納霜,夠500萬人服用……不久前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里的一個個數字,折射出一個民族的眾志成城。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精神上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70年彈指一揮,這份不畏強敵、勇于犧牲、將民族與國家利益高高揚起的精神與氣節,連同承載它們的英雄與事跡,已融入民族骨血,重鑄起堅不可摧的民族魂魄。
這力量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在不同時代煥發出不竭的精神偉力……
一個夢想永遠激勵——
習近平:“銘記歷史、警示未來,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奮發有為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四代同堂的湖南籍抗戰老兵劉道民年已九旬,話語卻依舊清晰有力,“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持久和平,希望年輕一代努力學習,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出力,使我們國家成為世界強國。”
成為世界強國!抗戰勝利70周年的日子里,一位普通抗戰老兵,道出了一個多世紀里無數中國人的共同心聲。
北京,天安門廣場。鮮艷的五星紅旗獵獵飄揚。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將在這里隆重舉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