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下發通知,強調要在今年秋季利用新生教育、入學教育的契機,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在大中小學校組織開展“開學第一課”活動,廣泛進行抗戰歷史、抗戰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傳承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勤奮學習、崇德向善,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今年秋季學生開學不同尋常,因為開學之際,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因此,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必須飽含濃厚的家國情懷、民族情感,為學生上好“開學第一課”,讓廣大學生從心靈深處受到一次精神洗禮。
要讓青少年學生做到“勿忘國恥”,則要讀史。
讀史使人更加明智。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當作后事的借鑒。塞萬提斯說過:“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能把軼聞舊事保藏下來;它是往古的跡象、當代的鑒誡、后世的教訓。”讓學生讀懂歷史,有了經驗,他們就會變得聰明起來。一位名人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不懂出生前的歷史,他永遠是個孩子。我們就因為學習了歷史,了解和吸收先輩的經驗和智慧,我們的知識才越來越豐富,頭腦才變得越來越聰明。
也許有許多學生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但知道田忌取勝的關鍵并不是太多。所以,老師可以抓住田忌懂得用自己的長處,去比齊威王的短處,這不僅是田忌贏得勝利的關鍵,更是給學生上好歷史課的關鍵所在。緊接著,老師不妨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在今后的比賽中,也要像田忌那樣,懂得用自己的一己之長,攻對方之短,這樣才能完勝對手并取得好成績。如此這般,學生肯定會茅塞頓開:原來想要“學史明智”,必須要對學過的歷史,認真思考、善于總結、學會運用,這樣學習歷史,才會讓人變得更加聰明和更有智慧。
在讀史中感悟愛國。一個歷史學家說:“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清朝學者龔自珍也說:“欲滅其國,必先去其史。”因此,學習中國歷史輝煌燦爛的文明、文化,背誦歷史人物的愛國名言,學習中國革命先烈為了國家、民族的危亡前赴后繼、頑強斗爭的革命史,可以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激勵我們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偉大抱負。
眾所周知,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期間,所到之處,積極推行奴化教育,讓老百姓尤其是學生學習日語,要求學校不得懸掛中國地圖,不得使用“中華”字樣出版的教科書,其目的在于消除淪陷區百姓對侵略者的仇恨,讓老百姓按照適合于侵略者需求的方式生活,給老百姓洗腦使其侵略能夠“合法”,并讓后代不能認識到真相。所以,讀史可以明愛國,認知自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廣泛學習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引導大中小學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總之,在大中小學校組織開展“開學第一課”活動,可以組織學生讀史,尤其是抗日戰爭歷史。讀史,可讓廣大青少年明白歷史的內涵,明白既然自己是歷史洪流中的一份子,就要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一抹濃墨重彩。(朱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