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澤縣李坊鄉后杉村不是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鄉里卻多次在這里召開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為什么——
聽支書講那“美麗”的故事
東南網8月3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邱盛林 黃華秀)
后杉村在光澤縣李坊鄉,才3個村民小組、116戶、516口人。
雖不是美麗鄉村試點村,但后杉村把這事做得風生水起,鄉里多次在這里召開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
摸清村民的心思,照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去做,像建設美麗鄉村這種對大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做起來準能事半功倍——近日,筆者來到后杉村,村支書李雪英亮出這個觀點后,講了3個故事——
都怕丟面子
后杉村地處偏僻山區,原來雖建了不少小洋樓,修了水泥路等基礎設施,但整體環境依舊臟亂差。
要改變習慣成自然的亂丟、亂倒、亂放,后杉村也和別的村一樣建保潔隊伍、置保潔設施,月檢查、季度比、年總評,可村民總以為是在給村干部做政績、給保潔的人賺獎金,不配合甚至故意“你前頭掃,我后頭丟”。為什么會這樣?經了解,原來村民感覺不是主人,而是陪襯。
要村民感覺是在給自己做事,就得吸引大家參與其中。于是,村里制定《環境衛生村規民約》,又跟進“衛生文明戶評選”,每月一檢查,每季一評比,好的獎勵,差的限期整改。人要臉,樹要皮。做得好的長了臉,做得差的沒面子,村民的環境衛生行為開始檢點起來。
這時又有人說,只管門前“三包”不夠,還要查室內衛生整潔,才算美到家。村民認真起來了,村里就把“衛生文明戶評選”升級為“美麗家庭星級評定”。把評選內容標準貼到村民廳堂去,實行陽光評選,誰家好就在門前墻上貼顆星,一年四季都好的貼四顆星還贈一顆星。
很快,“五星戶”就成了全村人的追求,美麗從村莊、門前延伸到家里。
誰當保潔員
后杉村分為東段、后山兩大片,為便于管理,搞環境衛生整治時就分兩個責任區,各聘一名專職保潔員負責清掃公共場所、收集每戶桶裝垃圾。可是,連續幾次檢查評比,東段責任區的保潔情況都不理想。負責這一區的保潔員老實巴交,天天都在忙,效果咋就不好呢?
這時,東段的村民說話了:“還是換一個保潔員吧,他這個人不合適。”村干部入戶走訪后得知,這名保潔員不愛與人交流,加上老婆有點婆婆媽媽的,愛說人閑話,與村里婦女關系不好,而搞環境衛生的主要是婦女,她們故意不配合,如一到檢查時就亂扔垃圾、干部上戶時說“很差”等。
順著村民的感受,村里定位保潔員還須是宣傳員、監督員,另要具備三點:有責任心,有公信力,家庭成員人緣好。要求高了,待遇也提高,分基本工資、績效工資,這樣既體現多勞多得,又能留得住人。
按新要求,村民推薦官天明為保潔員。此后,東段環境衛生明顯改觀,且與另一片區互比互學。村民都自覺維護環境衛生,愛護公共設施、綠地景觀等。
爛泥潭變遷
后杉村部前下方原有個低洼處,是后山和山下兩個村民小組的豬圈、牛欄集中地。隨著機械化和大量勞動力外出,牛欄空了,豬也賣了,這里成了爛泥潭,蚊蠅滋生、臭氣熏天。
2013年搞環境衛生整治時,村里想把這塊3畝大的爛泥潭推平填高,建個村中心公園。可入戶征求意見時,卻沒得到村民支持,要么不肯,要么開天價。村里集體資金才10萬元,買不起那個爛泥潭,只好暫時放下。“等大家感到難聞難看時再說。”李雪英說。
果然,隨著村民愛美意識增強,對原見怪不怪的爛泥潭,越來越覺得刺眼、難容忍。今年4月,兩個組的組長受全組村民之托找到村里,強烈要求:“找個項目把它填了吧,實在太影響村容村貌了。”村民要求做了,萬事好商量,兩個組長說:“大家知道村里沒啥錢,每畝算50公斤谷子就行了。”
有村民的支持,村里立即請人規劃設計。圖紙一出來,就去跑項目、籌資金,工程動工后,運土、植綠等粗活村干部做,村民也跟著做,還順帶監督質量。
如今,爛泥潭沒了,取而代之的是由文化墻、休閑涼亭和小廣場、綠地、景觀石組成的“農民公園”,后杉村民也有休閑、聊天的好去處了。
采訪手記>>>
心存敬畏好成事
要么摘花踏綠,要么折樹畫墻,要么砸燈毀畫,要么你撿我丟;建設美麗鄉村,用一用拿錢來,動一動開天價——如此司空見慣的現象緣起何處?
一句話:“美麗”未發自內心。
感覺“被美麗了”便心生逆反,于是“你要東,我偏西”“你要建,我要錢”,不配合起來。
抱怨“好心沒好報”無濟于事,想想“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或許于事有補。后杉村美麗鄉村建設為何順風順水?對百姓感受,心存敬畏是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8-30向水污染宣戰 泉州全省先行創建全國節水型城市
- 2015-08-29惠安召開文明旅游創建工作座談會
- 2015-08-29泉港打造民族特色旅游村寨 深化文明旅游景區創建
- 2015-08-28福清市領導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地檢查活動
- 2015-08-28省委文明辦在上杭調研新一屆文明縣城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