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試點
建立日常巡查整改機制。參照城區城市管理明察暗訪檢查考核的做法,成立了區級專職巡查工作小組,并根據“市季查、區月查、鎮周查、村日查”的要求,進一步健全明察暗訪和量化考評通報機制,區級每月每個村至少暗訪一次、明察一次,各鎮每周對轄區的鄉村至少暗訪一次、明察一次,每個村堅持每日上、下午各巡查一次。同時,開設農村環衛督查微信平臺,對巡查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給相關單位,予以跟蹤,及時通報、整改并反饋存在的問題,。
建立農村長效考核機制。制定出臺《城廂區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兩年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城廂區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獎懲實施方案》,把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行動列入鎮街主要領導目標責任考核和年度績效考核內容,作為“美麗鄉村”、“文明村鎮”等評選的前置條件,對未通過農村生活垃圾專項行動驗收的村鎮,采取通報批評、逐級約談督辦等方式予以問責。
宜居鄉村形成得力于上下齊力的打造
強化農村垃圾治理目標。一是總體目標。對照全市3年專項治理總體目標,開展2年專項提升行動,爭取實現“五有”目標(有足量的保潔隊伍、有完善的設施設備、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到位的監督管理、有穩步提升的福利待遇);二是年度目標。2015年:①完成全區108個村莊的環衛工人標準配置和工資福利待遇提升;②開展清理歷史遺留垃圾一次性整治;③配置一批必備的環衛清掃、清運車輛及果皮箱等;④規劃鎮村環衛基礎設施,完成東海鎮和靈川鎮轉運站的建設、改造并投入使用;年底前華亭鎮動工新建轉運站。2016年:①華亭鎮新建成一個轉運站并投入使用;②重點做好設施設備的維護修繕、補缺補漏工作,鞏固提升專項治理成效,達到至少“一鎮一站”、“一村一點”的設施建設目標;③加大宣傳、完善機制,讓全區所有鎮(街)和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村民衛生意識明顯增強。三是鎮級目標。區委、區政府提出“一鎮一方案”的農村垃圾治理工作要求,轄區華亭、常太、靈川、東海4個鎮,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均已制定了垃圾治理實施方案,明確了中轉站建設、環衛設施配套、環衛工人隊伍建設及一次性垃圾整治目標任務。
強化各級治理資金投入保障。建立建立市、區、鎮(街)、村(居)和農戶共擔的資金分擔模式,將農村垃圾治理費用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除了市財政補助常住人口每年4元外,我區在莆田市率先提高區級環衛補助標準,按農村常住人口區財政每人每年補25元、鎮(街)補20元以上、村(居)補6元以上,農村垃圾治理經費投入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55元以上。同時,由村(居)民委員會制定實施垃圾治理的村規民約,通過“一事一議”的辦法,開征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費,每戶每年繳費120元(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予以減免),并發動民營企業家、個體經營戶捐款捐物,用于補充改善設施維護修繕及垃圾治理工作。
強化環衛設施設備配置使用。2014年,全區共投入500多萬用于農村垃圾清運以及設施設備采購。今年,將投入1500萬元專用于農村轉運站的建設和農村環衛設施設備的采購。目前,全區農村已配備285個垃圾池、1188個垃圾桶、45個2立方垃圾箱、30個果皮箱、3部密閉式垃圾清運車、11部后裝式垃圾壓縮車、11部鉤臂式垃圾清運車、5部掃路車,6部灑水車、9部洗掃車、6部高壓清洗車、4部小型掃路車、3部護欄清洗車。今年下半年,將加大環衛設施設備購置,到年底前預計將新增28部2立方鉤臂式垃圾車、447個2立方鉤臂式垃圾箱、9部壓縮車、2部小型掃路車、5部清掃車、1部工具車、2部小型農用車,為城廂區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同時,完善環衛設施設備獎勵補助機制,壓縮式垃圾轉運站和公廁建設在省、市級財政資金補助的基礎上(轉運站:省40-60萬元/座,市40萬元/座,公廁:市5萬元/座),區級財政對壓縮式垃圾轉運站每座另補40萬元,公廁每座另補5萬元;環衛專項車輛和其他垃圾收集設施扣除省級財政補助后,其余部分由市財政給予補助30%,區財政予以補助40%,不足部分由鄉鎮(街道)承擔。環衛設施設備可采取集中談判、統一采購、分簽合同、直達供應的方式購置環衛設施設備。
文明鄉村形象得力于宣傳氛圍的營造
深化與宣傳媒體的協作。持續深化與《湄洲日報》、《莆田晚報》、《海峽都市報》和莆田電視臺等宣傳載體合作,全力宣傳“家園清潔行動”的進展動態和創新理念,刊登、報道農村垃圾整治典型、先進事跡,提高群眾對城市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的參與率和滿意度。
深化垃圾治理宣傳教育。通過發放宣傳單、開設農村垃圾治理宣傳課堂等方式,全力提高農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參與垃圾治理意識。至目前,已向108個垃圾整治村發放《城廂區“清潔家園,共創文明”倡議書》和《農村垃圾整治通告》1萬多份,粘貼宣傳標語1000多條,在各個村醒目位置印刷固定標語100多處。并通過學校學生“小手拉大手”的廣泛宣傳發動,有力地推進了農村垃圾整治工作全面深入開展。利用“美麗城廂”、“城廂環衛督查”、“城廂農村環衛督查”等微信平臺,將省、市、區農村清潔家園行動的相關政策、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等進行宣傳。
深化垃圾治理“文化墻”建設。以“文化墻”為載體,采取漫畫、詩歌、順口溜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農村垃圾治理政策法規、環保意識等宣傳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起來,將把建設美麗鄉村和繁榮農村文化結合起來,努力營造出“潔我家園”、“講衛生光榮,不講衛生可恥”的良好氛圍。目前,已在農村轄區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學校、村部等圍墻刷制環境衛生治理宣傳墻,讓一面面舊墻變成美觀而又會“說話”的文化墻,力爭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城廂區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