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做一件善事,很多人都可以。但如果堅持一周、一個月、一年呢?可能很多人就做不到了。3年多前,廈門一位企業老總萌生了“日行一善”的想法,并開始身體力行,也引導自己的員工一起去做,到現在已經堅持1000多天了。
張思達和員工在更新“孝順金”的發放清單
從2012年6月的某一天起,廈門優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杜秋燕的郵箱每天都會收到來自董事長張思達的郵件。張思達從那個時候起開始做日行一善,并分享給自己的員工。
一開始通過郵件分享,后來是微博。受到觸動,主動加入的員工越來越多。3年多來,日行一善已經成為這些人的習慣,他們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別人。他們做的善事不算大,讓座、乘電梯時等別人一會、給別人一個微笑、給家人一個擁抱……難得的是堅持。他們收獲了什么?———“很多人想改變別人,但很難,我們改變了自己,世界也跟著變了。”
[初衷]
向上向善 從小事做起
“人善了,事就小了”、“心大了,就幸福了”,在通往廈門優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樓梯上,每級臺階上都寫著這樣的話。
3年多前,張思達偶然接觸了國學,對其中倡導“向上、向善”的思想很有感觸。
什么是善?并不一定要見義勇為、到路上掃大街才是善,普通市民哪能天天遇到這樣的大事?“日行一善,更多的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只要是利他的,就可以去做,比如開車不打手機、不浪費糧食等,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帶著這樣的思考,張思達開始在公司內部向員工倡導日行一善。
2012年6月,在公司內部的啟動大會上,張思達現場給自己征集行善監督員。張思達回憶,當時只有4名員工主動報名監督自己,大部分員工對日行一善還是持觀望的態度。
“我們也想看看董事長可以堅持多久。”杜秋燕說。此后的幾天,張思達每天都會記下自己當天或大或小的善行,并通過郵件發給這4名監督員。幾天之后,張思達將全公司員工都納入監督自己的行列,每位員工每天都能收到董事長發來的行善記錄。
10天、20天、30天、50天、90天……看到董事長始終堅持日行一善,很多員工動容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日行一善的隊伍。
[倡導]
鼓勵行善 設立“孝順金”
如今,在公司內部,只有剛參加日行一善的員工才需要在一年里記錄自己的日行一善行為,滿一年就可以不用記了,因為日行一善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讓剛參加的員工記錄,是為了幫他們養成這個習慣,也給員工提供一次審視、反思自己的機會,讓行善潛移默化成為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員工是否想參加日行一善,張思達沒有強制命令。最高峰的時候,他的兩個公司、300多個員工有80%的人參加。
為了鼓勵主動參與日行一善的員工,張思達設立了“孝順金”。只要員工堅持日行一善并將一個季度的記錄發給公司的工會,下季度起,公司每個月會給員工父母發放200元“孝順金”,替子女孝順父母,這也是日行一善。為此,公司每個月要為此多支出幾萬元,一年達幾十萬元。
公司的日行一善潛移默化地延伸到了公司之外,不少單位慕名而來,向張思達取經。據不完全統計,公司制作的《日行一善行動手冊》已經陸續發放了一萬多冊。“我們是軟件企業、互聯網企業,傳播日行一善不是我們的主業,但這是一種正能量的傳播。”
大家日行一善的過程中,也不全然一帆風順。有時候隨手做件善事,反而會招來異樣的眼光,張思達坦然看待,“不用理會這樣的眼光,我們又不偷,也不搶”。
張思達也說,其實不要把日行一善標榜得太高。“日行一善也不是萬能藥,不會改掉一個人所有的缺點,但起碼它會讓你朝著好的方向前進。”應該帶著平常心來做這件事,大家隨手做好日常的、身邊的善事,改變自己,世界就會很不一樣。
[收獲]
意外回報 人際關系改善
3年,1000多天,日行一善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有一次,張思達在電梯里碰見員工,聊起大家對日行一善的看法。“他們告訴我,最直觀的就是省錢了。”員工解釋,因為日行一善,大家都有了節約意識,吃飯不會浪費,按需點菜。
員工杜秋燕說,3年下來,感受最大的是她的男朋友,“他說我脾氣變好了。”很多員工參加了日行一善,沒想到夫妻關系、婆媳關系、鄰里關系、親子關系等人際關系也因此改善。
公司里有許多“90后”,他們之中也有許多人參加日行一善。“90后”員工方旭的行善記錄里,小事占據了多數。“善不一定要大事,小事也是善。”對此,方旭挺自豪。他偶爾會將日行一善內容發布到微博、朋友圈,總能收獲滿滿的點贊,甚至他的幾個同學也自發加入了日行一善的隊伍,通過微信等記錄自己每天做的善事。
副總經理張展也是日行一善的積極倡導者。有一次,他開車時不小心在停車場里刮擦了另一輛車,因為急著離開,他給車主留了紙條,寫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擔心紙條被風刮走,張展還給旁邊的店鋪也留了電話,請他們轉告那個車主。后來這件事解決得很好。有一天,張展接到了一個陌生的電話,提醒他車窗沒關上。原來,電話是當時那個店鋪的店主打的,他對張展當時的善行印象深刻,也留下了他的電話。“行善真的會有回報。”張展感嘆。
日行一善對發起人張思達又改變了什么?
“我的原則變了。以前做決策主要依據‘得失論’,現在變成了‘善惡論’。只要對員工、對客戶好,只要自己力所能及,我就會去做。”原來性子比較急的張思達也感受到了自己明顯的變化,過去“堅硬得像石頭”的心變得善良、柔軟、慈悲。“現在要讓我生氣還是比較困難的。”(海西晨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7-28龍文百歲老翁四世同堂 孝順兄弟傳承孝道照料多年
- 2014-09-24用愛和行動詮釋孝順:好兒媳照顧中風公婆23年
- 2014-08-11父親早逝母親扛起重擔 孝順男生窮而益堅不服輸
- 2014-04-15孝順兒子載著媽媽去看大海 路遇鐵片母親被割傷
- 2014-03-19福建農大孝順老師帶母上課 網友贊:最美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