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13日訊(通訊員 蘇曉玲) 集美區灌口鎮共有“五老”志愿者696人,服務隊89個, 18個村(居)都成立了服務隊。近年來,鎮“五老”服務隊主動服務、開拓創新、無私奉獻,開展了一系列適合青少年的關愛、服務、教育工作,特別是持之以恒開展的關愛“五失”青少年工作成績顯著。
打造兩支隊伍,堅持把工作做“好”。
“大手拉小手?幸福朝前走”一直是鎮“五老”開展工作的響亮口號與服務宗旨。根據“發揮所長、量力而行”的原則,將所有“五老”志愿者分成兩支隊伍,實現“五老”人員與青少年“面對面、心連心、零距離”溝通交流。一是優良傳統宣傳隊。積極發揮老戰士、老模范的作用,以身試教,現身說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通過采用談感受、講故事、傳箴言的方式,用親身的感受,用身邊的事例,用通俗的語言對青少年進行黨的歷史、思想道德等教育。2014年9月組織“五老”志愿者到各種小學開展品味敬老美德活動;今年2月份在鳳山祖廟打鼓嘴傳習中心聆聽逗趣說唱藝術;“六一”兒童節當天組織青少年開展“童心向黨”啟蒙黨課學習。目前鎮“五老”服務隊每年開展的宣傳教育活動達到12次以上。二是關心幫教志愿隊。“五老”服務隊是一支由心組成的隊伍,老人們將關心熱愛下一代作為“五老”工作的動力之源,積極開展各種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五老”志愿者們自發建立輪班制度,深入轄區網吧查看、監督,發現有未成年入內的便規勸其回家,并對網吧老板進行教育;針對轄區內外來務工人員較多,“五老”主抓外來務工子女的“空白區”,平時為這些孩子進行課外教育和輔導,暑假組織形式多樣的書法講座、繪畫比賽等等。目前鎮“五老”服務內容涵蓋防溺水、社區關愛、網吧監管、幫教、文化宣傳等10個方面。
?
實施“三心”工程,堅持把工作抓“實”。
一是扶貧助貧“愛心”工程。鎮“五老”服務隊將捐資助學作為工作著力點,多渠道、廣角度的讓轄區內更多的社會力量關心下一代,實現捐資助學工作的社會化。鎮個協五老志愿隊成立7年來堅持每年六一慰問一所小學,為小朋友們贈送蛋糕、購書卡、學習用品等物品,累計慰問資金達17萬余元,志愿隊成員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愛心大叔”;灌口工商銀行和廈門實驗小學(灌口分校)的七名貧困生結對子,資助時間將持續到小學畢業;轄區企業捐獻的260多萬元善款通過鎮教育促進會全用于轄區學校的建設和貧困學會的資助。二是關懷疏導“貼心”工程。將關心、關懷“五失”青少年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從物質上、思想上予以幫助,深入開展“手拉手”、“一幫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按照1-2名“五老”幫扶1名青少年的要求,按照“自愿、對口、就近”的原則,組織10名“五老”志愿者與10名幫扶對象結對子,并互通家庭地址和聯系電話,實現“老少共建”、“老少共進”。個體協會“五老”志愿隊長期與雙嶺小學三個單親貧困家庭結對子,幫扶資金達2萬元;第一社區“五老”志愿者莊進朝,他不僅成功幫助聯系的陳鑫瑩申請到政府助學金,還自付2000元幫助她的家庭緩解經濟壓力,使其順利進入集美大學繼續學習。三是心靈連線“知心”工程。廈門實驗小學灌口分校與衛星測控站開展“知心姐姐”共建活動已經有23年歷程,聯系方式從“知心信箱”到“知心熱線”變成了“知心QQ”,現在成立“快樂成長室”,實現孩子與“知心姐姐”的“心靈對對碰”;連續兩年在某集團軍導彈團、防空團舉辦“紅領巾相約中國夢”軍事夏令營活動,參加學生已達到3000多人,使學生們強化了紀律意識,培養了自理能力;73111部隊每個學期開學初都派出優秀教官到學校進行軍訓,教唱紅歌,講述老一輩英模和新時期典型的先進事跡,深化“中國夢”教育。
利用三個基地,堅持把工作搞“活”。
一是非遺傳習基地。“五老”志愿者充分利用灌口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的有利平臺,積極探索推動兩岸工作的新方法。在鎮舉辦第三屆閩南童玩文化節期間,“五老”服務隊積極與廈門實驗小學集美分校、臺灣宜蘭縣金洋國小、武耀玉光國術團等單位,聯合開展了“廈門(灌口)第三屆童玩文化節之兩岸校際師生交流會”。此外,每年暑假“五老”服務隊聯系實小分校舉辦“閩南方言與文化”教師夏令營培訓班和閩南語現場教學觀摩,邀請市著名閩南語和閩南文化專家、臺灣從事閩南文化的專家、學者、教師等到場講課、示范,與學生互動,弘揚傳播閩南文化。二是國學教育基地。鳳山書院自2014年5月開館儀式以來每周都免費舉行一次“四書五經”等傳統文化的教學活動,“五老”志愿者更是邀請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育斌作為書院特邀老師為孩子們教授課程。目前鳳山書院的老師已經達到 15名,教授課程涵蓋彈奏古典樂器、經典古詩詞學習等4個方面。同時,讓“五老”志愿者中擅長書法的高明枝、答嘴鼓傳承人—洪明吉、木偶戲傳承人—黃亞水等發揮自身特長,義務為青少年提供培訓,截至目前已有針對性的開展才藝培訓6次,效果良好。三是情滿孺子基地。“五老”服務隊利用現有資源,打造“1+3”模式,即以第二社區的家庭教育為主陣地,相繼建立了上塘村“五失”青少年幫扶、個體協會捐資助學、第一社區關愛貧困學生三個分陣地,初步實現了政府、村(居)委員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目前第二社區的家庭教育活動已開展9次,內容包括《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教會孩子學習感恩》、《讀懂孩子的青春期》等方面,開展親子活動6次;上塘村幫扶青年達4名,第一社區關愛的貧困學生累計達到5名。(集美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8-12福州市倉山區開展災后恢復志愿服務主題活動
- 2015-08-10福安:富春社區新一屆志愿者協會成立 讓志愿服務成為常態
- 2015-08-10天心島小學開展“文明小白鷺”志愿服務活動
- 2015-08-04龍文區“家庭課堂”關愛未成年人志愿服務活動啟動
- 2015-07-31廈門發布志愿服務項目指導手冊 市民可按需求參加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