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名“紅馬甲”,走進留守兒童的心
“臨時媽媽”,填補缺失的母愛
長期從事志愿服務活動的翟寧,選擇了后埔村的一戶留守兒童家庭。這個家里有一對姐妹——9歲的林茜和5歲的林丹。記者進門時,看到翟寧正忙著切菜,除了紅燒魚等拿手菜外,她還準備把家鄉陜西的特色涼拌菜端上餐桌。
這個家庭也曾幸福美滿,早年蓋起了一棟小樓,然而,前兩年孩子的母親患病后,生活日漸困難。今年4月,這位剛過30歲的年輕母親因病去世,更是給家庭蒙上了陰影。如今,孩子的父親在泉州打工掙錢,由兩位老人操持這個家。
二樓的小房間里,林茜、林丹正在看電視,這是她們暑期最主要的消遣方式。房間對面的樓梯口,有一扇半人高的不銹鋼小門,小門一關,孩子們就不能下樓。看著這扇小門,奶奶滿是無奈:“因為家里還有一片龍眼林,打藥時必須夫妻倆一起去,所以只能把門關上,讓大的帶著小的在二樓玩,等我們回來才能下樓。”奶奶說,田里還種了一些香蕉,摘了到鎮上賣貼補家用,因為擔心孩子,她往往都是以很便宜的價格盡快賣掉,然后急匆匆趕回家。
80后志愿者翟寧,前兩年剛剛當了母親。中午開飯時,翟寧從廚房騰出手來,抱了小林丹一把,結果孩子就再也不愿離開她,吃飯時也要依偎在翟寧身旁。爺爺看著這一幕入了神,奶奶則眼圈發紅,起身出門抹去眼角的淚水。
“兩個孩子都很渴望媽媽的愛。”奶奶說,上學期,林茜的語文老師專門來反映說,孩子上課會走神,而且在念課文中的“媽媽帶我們去公園”時,特意改成了“爸爸帶我們去公園”。小林丹還不懂“媽媽去天堂了”的含義,時常問爸爸:“媽媽什么時候從天堂回來?”
相近的年紀、相同的廚房忙碌的身影,讓小林丹把翟寧當成了媽媽。從早晨到中午,翟寧成為兩個孩子的“臨時媽媽”,給這個不幸的家庭帶來了一次難得的安慰。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相關新聞
- 2015-04-24松溪民間義工隊:美麗紅馬甲以愛的名義集結
- 2015-04-14他們穿義工紅馬甲拍婚紗照
- 2014-12-12志愿者“紅馬甲、小紅帽”助力漳浦文明交通
- 2014-04-24閩南師大"暖心紅馬甲"引領青年志愿服務 踐行群眾路線
- 2011-11-07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 四千英語志愿者服務廣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