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明區蓮前街道蓮順社區的民盛小區,只要一提起許國森,居民們都會伸出大拇指。他是一個模范丈夫,每天從早到晚,精心護理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他又是一個和藹可親的父親,細心照料把女兒撫養成人;他還是一個孝子,耐心細致地為老母親打理著生活起居。20年來,許國森用愛溫暖著家人,并用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許國森今年60出頭,住在云頂中路737號501室。1992年,經人介紹,許國森和今年48歲的吉林人王淑華結成了夫妻。結婚后,從農村出來的王淑華持家有道,在經濟不是很寬裕的情況下還是將里里外外都料理得清清楚楚,家里經濟雖不算寬裕,但夫妻倆其樂融融快樂地生活。
天有不測風云,自從1994年生下一個女兒后,王淑華“變”了,變得“懶惰不堪”,不僅什么事都不做,而且還經常狂躁不安。一開始,許國森還以為,妻子在裝瘋賣傻,其實只是懶惰而己。但時間一長,他發現情況不對,妻子越來越傻,甚至連“例假”來了也不懂得處理。于是老許帶上妻子去醫院看病。經過診斷,王淑華被確定為“精神分裂癥”。
一下子,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了老許一個人的肩上。既要護理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又要照顧年幼的孩子,還要時常陪伴年邁的老母。面對家中的一切,許國森身心疲憊,一下老了很多。但生活的勞苦,并沒有讓老許屈服。在以后的日子里,早上五六點老許就會起來煮飯,送完孩子上學后再回來洗衣服、買菜、服侍妻子吃藥……由于沒有自主意識,王淑華還經常走丟。每次到了晚上發現妻子沒回來,許國森就會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挨街地去找。20年來,王淑華每年幾乎都會走失幾次,但每次都被許國森找了回來。為了掌握妻子走失后可能的路線,有那么幾次,他甚至跟在妻子后面走了一天。
曾有人勸告訴許國森,反正你妻子也瘋了,留著也是負擔,如果走丟就走丟算了。每當這時候,許國森都會正色地告訴對方,不管妻子“瘋”得多厲害,始終是他的妻子,他是絕對不會拋棄她的。而對于一些“好心人”讓他和妻子離婚的建議,許國森更是嗤之以鼻,在他看來,因為妻子有病,就和對方離婚的人根本配不上稱做人,人是重感情的。老許說,他心里一直覺得對不起妻子。妻子比他小十幾歲,也沒嫌棄他,和他過生活。而妻子出現問題時,他卻沒有及時發現,并送她去治病。對于自己的失誤,許國森一直耿耿于懷。我會照顧好我的妻子,“不離不棄”,我認為她嫁給了我,就是我的人,為了家庭的圓滿存在,不使女兒成為單親家庭,無論從良心和道德上來說,這都是我應盡的責任,我深信像她患了這種病,整天瘋瘋癲癲,沒頭沒腦,體驗不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如此地生活下去,比任何人都痛苦,她讓我老年得到一個女兒,我的確非常地感激她,因此我發誓在我有生之年定會盡到我的職責,好好地照顧她,呵護她。
老許不僅對自己的妻子、女兒呵護有加,而且對年邁的母親更是傾注孝心,他說“母親早年守寡,生活過得艱辛,我們做兒女的要盡一切可能照顧好老人,讓她老有所樂。”現在母親已接近90高齡,平時只要能抽出時間,老許都要陪母親聊聊天散散步,盡自己所能使母親有生之年生活的不孤單。
不僅如此,許國森還對街坊鄰里需要幫助的人以及社區里的公共事務給予了熱心幫助。小區內721號502室劉銀花老人,常期一個人生活,由于年事已高,行動上多有不便,老許也隔三差五的到她的家里去坐一坐,幫她整理一下房間,購買一些生活的用品,維修一下電器,只要能做到的他都盡力去做。在廈門歷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時,老許幾乎每天都要上街,督導不文明行為,勸阻占道小販,清洗宣傳欄,清理衛生死角。
老許說,他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等經濟好一點的時候,就帶著妻子回吉林老家去看看。因為妻子自從嫁給他之后,就再也沒回去過了,他知道,妻子也想家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8-03明溪縣夏陽鄉良村村陳綿林17年照顧癱妻不離不棄
- 2015-07-13宋正群:突遭變故她選擇不離不棄
- 2015-02-11廈門:養子患白血病養父不離不棄 打零工為兒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