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正,三明市大田縣廣平鎮人,1963年出生,系鎮辦煤礦工人,也是元代“二十四孝”作者郭居敬后人。
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平日里常在煤礦打工,為人憨厚老實,書讀得不多,卻勇于承擔家庭責任,他的義舉感動全鎮。孝老愛親,知易行難,更難莫過于堅持。郭立正卻三十載如一日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無怨無悔地照顧患病臥床的叔叔。無微不至,無怨無悔,郭立正用自己的言行詮釋了新時代孝老愛親的真正含義。
1、挺身而出,一肩挑起患病叔叔贍養之責。1985年,叔叔郭兆時患病臥床不起,由于叔叔膝下無子女,無人照料,他一度絕望欲死。此時,身為侄兒的郭立正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贍養之責,那年郭立正才剛剛成家不久,家里拮據,不僅要打工賺錢維持生計,還要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和那剛出生的孩子,生活的壓力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了這個年輕的肩膀上,而他卻總是面帶微笑樂觀地默默扛著。每天他都幫叔叔穿衣、洗漱、喂飯、按摩、通便,一天又一天地重復著這些繁瑣的動作,無微不至,毫無怨言。叔叔因為久病在床,有時心情不好,自怨自艾,甚至絕食輕生,他就請假日夜陪伴,耐心勸導。有一天,他半夜醒來,夜很靜,卻聽到叔叔的嘆息聲,他毫不猶豫地從溫暖的被窩里爬起,穿上衣裳,快速走到叔叔的床前,為了方便和叔叔說話,他就趴著,那時是冬天,天很冷,地上很冰,他卻毫不在意,輕輕地問叔叔:"叔,您怎么了,為什么半夜嘆氣呢?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讓您難過了?"叔叔轉過頭,只是一直在嘆氣,卻不說話。他就與叔叔說說生活中的瑣事話話家長,打開叔叔的心扉,最后叔叔開口了,邊嘆邊說:“感覺自己是個累贅,什么也干不了。”話語低沉而又傷感。郭立正聽后耐心的勸解,并答應給他找事做,叔叔這才安心睡下。過了幾天,郭立正在車站邊上給叔叔找了個攤位,賣些草藥,只要天氣狀況良好,一大早他就背著叔叔到攤位,給他擺好草藥攤,中午就讓媳婦去送飯,晚上就去接回叔叔,不放心叔叔一個人,他還囑咐邊上的鄉親幫忙照看。從那之后,叔叔心放開了,臉上有了笑容,每晚看著叔叔數著白天的收獲,郭立正就發自內心的開心。
2、屋漏偏逢連夜雨。2008年的冬天,厄運再次降臨,73歲的叔叔因腦出血生命垂危,郭立正丟下工作立即將叔叔送往醫院搶救,醫療費用高昂,積蓄不夠,他就到處借債;住院需人看護,他就與妻子放下工作,日夜在醫院細心照顧。叔叔病情愈來愈重,身體每況日下,想想自己的身體,再看著侄子這么辛苦,叔叔常常半夜流淚,為了不想拖累侄子,漸漸有了輕生的念頭。有一次,趁著郭立正夫婦睡著時自己偷偷拔了輸液管,幸運的是郭立正起來方便時及時發現,趕緊叫護士及時幫叔叔扎上,叔叔不讓,他便摟著叔叔流著淚說:”叔,您千萬別想不開,就把我當成您親生兒子,我一定不會丟下您的,不要這樣想不開,別離開我們好嗎?“叔叔聽后,淚水不自覺地流了下來,點著頭,哽咽地說著:“好,不離開,不離開。”在郭立正夫婦的精心照料下,叔叔的病情好轉,一個多月后,終于出院回家了。
3、有侄當如郭立敬,病榻床前三十載。一天,兩天,三天……一年,三年,五年,十年……轉眼近三十年過去了,2013年,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患病多年的叔叔安詳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三十年來,為了悉心照顧叔叔,他和妻子從未沒出過遠門,在人一生最美好的年華里,他們沒有去闖蕩繁華世界,在那個大家都涌向沿海大都市打工的大時代,他們卻默默地守候在叔叔病榻前。叔叔在世時常對鄉親說:”我這一生最大的福氣就是有一個比兒子還親的好侄子。“
六百多年前,郭居敬用筆墨創作了《二十四孝》,而今天,他的后人郭立正用三十載言行詮釋了《二十四孝》,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活生生的榜樣。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郭立正用三十載言行徹底改寫了這句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8-03明溪縣夏陽鄉良村村陳綿林17年照顧癱妻不離不棄
- 2015-07-13宋正群:突遭變故她選擇不離不棄
- 2015-02-11廈門:養子患白血病養父不離不棄 打零工為兒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