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在辦喪事和演社戲時都存在嚴重的鋪張浪費現象。按當地的習俗,遇到喪事,親戚朋友都要送紙儀錢,喪家則要回三次禮,請一次客,大家的紙儀錢越包越多,回禮和請客的檔次也不斷提高,一次下來,喪家要花費十幾萬到幾十萬,還要為回禮和請客勞累奔波,做戲請客也從家常便飯走向高檔酒樓,為了提升民俗文化,方火明毅然提出移風易俗,反對鋪張浪費。倡議提出通過后,他們便四處張貼,宣傳。當他們打聽到第一個去世的消息,他們連夜入戶動員,并且一直跟蹤,直到辦完喪事,他們還請電臺拍攝成新聞,比較兩種做法的優劣,大家看到喪禮新辦既節約開支,又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煩,都發自內心地接受了這個倡議。至于做戲請客,他們也是先動員、宣傳、張貼,然后具體落實。第一次做戲時,他提前把村兩委和村民代表召集在一起,規定大家不許請客,并且分組到各家各戶巡查,大肆請客的浪費現象消失了,勤儉節約的風氣形成了。他提倡節儉,對于公益事業,他卻特別熱心:群眾有困難,他一掏就是兩三千;孩子讀書有困難,他一概支持到底;公益事業,他更是出手闊綽。他的慷慨無私博得村民的敬重,他的一心為公贏得村民的信賴。陽下村所屬的上埭自然村砌溪岸造環村路動員大會上,大家一致舉手通過,幾戶村民還自愿捐出世代耕作的土地。一位老人感慨地說:"哪里見過這么的好書記?大家一定要配合,錯過了這村,就不會有這店了!"
2015年,他還打算美化陽下溪道及治污工程;鋪設長3.5公里的污水管道網把全村污水輸送到污水處理廠;擴建小學第二期工程即教學樓一棟;治理全村1.4平方公里存在的臟亂差。陽下原名陽霞,意為太陽升起霞光普照的地方,方火明則像火把照亮著人們,溫暖著人心。2008年他榮獲"中華孝親敬老之星",2014年他被評為"省級優秀共產黨員,今年他又被評為"市勞模"。
長期的敬業愛崗、樂于奉獻,使他的威望越來越高,他的計劃一呼百應,相信在他的帶領下,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在群眾的同心協力下,陽下的明天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