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文明委決定,授予21名同志(集體)第五屆“河北省道德模范”稱號,56名同志(集體)“河北省道德模范提名獎”。(《河北文明網》)
看到這一消息,同每一個文明榜樣出現,每一次道德模范產生一樣,都會有人這樣想:他們的自身條件并不特殊,他們的成長環境也不超凡,他們的事跡更算不上新奇,為什么他們能夠脫“俗”成為世人矚目的典型、舉國學習的榜樣?也許,2015年8月2日《人民日報》刊登的《道德典型為何總能澎湃人心》一文給我們揭開了謎底:“道德典型價值不僅在于他們讓幼弱者受益、讓困溺者得生,還在于他們于名利維度外,為世道人心勾畫著另一種價值鏡像,并啟示我們在行為選擇時的另一種可能——超越簡單物質維度,追尋更深層次的意義。”
道德模范的顯著特征就是不為名、不為利。我加入河北文明網評論員行列以來,學習、品味國家以及河北省道德模范,長期接受英雄事跡的感染和奉獻精神的浸潤,對此感觸更深。僅以這次河北省第五屆道德模范為例。河北淶源縣農民盧偉在“冒死攔火車”時,丟失了 21只羊,價值4萬余元,而當初獲得25萬元獎勵,起初他得到的“經濟收益”只是鐵路系統獎勵的1萬元。對此他淡然地表示,“當時去攔火車也不是指著獎金去的”。河北威縣孫家寨村青年付宏偉,5年前,放棄百萬年薪,回村擔任副支書,為全村人搞服務、謀利益、做奉獻。被譽為孝親敬老、助人為樂的“時代樣本”。有記者問他這5年是怎么堅持下來的,付宏偉說:“我認為不是堅持,堅持是一種忍受,我是在享受這樣的生活。” 23年前,唐山市開平區唐鋼社區居民李香表的丈夫被攔路搶劫的歹徒擊打致殘,右半身癱瘓。面對上有年邁多病的婆婆、中有癱倒在床的丈夫、下有嗷嗷待哺(當時出生僅半年)的孩子,28歲的李香表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堅守,經過23年苦苦打拼,送“走”了婆婆,護理丈夫基本恢復了健康,哺育孩子長大成人,走上工作崗位。有人說,這些年可苦了你了,她說“人生不能只顧自己。想想我丈夫,他比我苦得多。”……細細想來,倘若私心作怪,名利纏身,他們將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和輝煌。
能否成為道德模范,“名利維度”是一道分水嶺。大多數人都有崇德向善的本性和渴求。其中一些人起初也信誓旦旦、躍躍欲試,但許多人卻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有的短時期未“出名” 便忍不住寂寞,有的在物質上沒回報便覺得“入不敷出”;有的個人目的沒有兌現更認為“得不償失”;有的抗不過別人的非議和拖后腿而改弦更張;有的經不起外界誘惑而另偃旗息鼓……實踐證明,能否成為道德模范,就在于“名利維度”上的“一念之差”、一線之隔。戰勝名利誘惑的是模范;在名利的考驗面前吃敗仗,不僅不能成為模范,還可能給社會、給單位、給家庭、給自己造成“麻煩”。
“每個內心善良的人,都渴望成德,渴盼道德典型就在身邊,也希冀生活于一個人心向善的道德社會” (《人民日報》)。要想將渴望變成行動,將希冀變成現實,就要像道德模范那樣將名利置于身外。(艾立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8-03泉州開展“文明之行·德耀泉州”道德模范基層巡講
- 2015-07-30泉州晉江道德模范公益廣告圖集
- 2015-07-30廈門市民寄語道德模范
- 2015-07-28福安:多渠道深入開展點贊“道德模范”活動
- 2015-07-27道德模范:可親可敬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