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棵樹,江蘇響水縣黃圩鎮黃北村孫、王兩家鄰居吵得嗓子眼直冒煙。眼見吵不出結果,兩家“鬧”到了村委會。7月6日,在村委會的調節下,兩家對照著“鄉規民約”有話好好說,終于心平氣和地解決了矛盾。(中國文明網 8月2日)
現實生活中,讓許多基層干部倍感頭疼的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甚至積怨處理起來非常棘手,你講道德,他說你講的是大道理,你講法規,他說你是依法壓人。結果任你跑斷腿,磨破嘴,矛盾和糾紛還往往解決不了。但是,我們也看到,在一些制定了村規民約的地方,許多問題和矛盾都能借此迎刃而解。因而村規民約被許多基層干部戲稱為“穩壓器”和“潤滑劑”,被視為珍寶般的重視。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民有民約。這個民約就是經村民討論通過制定的大家都要遵守的行為準則,寫成條文并公布與眾,這就是村規民約。從一些地方的村規民約內容來看,大都是一些樸實無華,甚至土得掉渣內容,例如保護山林,嚴禁燒山。誰燒山,誰坐牢。愛護公共衛生,垃圾不準亂倒在大溝內,牛不允許放在經果林基地等等。雖然都是大白話,可她卻像草頭方子一樣能治百病,對廣大農民來說,確實管用。由此可見,不管是土道理洋道理,解決問題就是硬道理。
細思之下,之所以草頭方子能治百病,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充分體現村民自治。本來,村民委員會就屬村民自治組織,讓村民自己當家作主制定村規民約就是村民自治的具體體現。說白了就是讓自己約束和管理自己。如果自己違反了自己制定的規矩,那就等于自己說話不算數,等于自打耳光,即使別人不說,自己也會感到面子無光,今后無法面對鄰里鄉親??v然自己不愿意也不得不遵守村規民約。
二是鄉土文化的魅力。雖然有些村規民約內容很土,但卻是傳承多年的鄉土文化,是村民們所思所想所愿。我們知道,農民是最務實的,只要講到他們心里,即使再土他們也樂意接受。說到底這就是鄉土文化的力量。我們基層干部必須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不要強求群眾服從自己的觀念,而是應該主動適應群眾,拜群眾為師,虛心拜群眾為師,真心實意的為他們辦事,他們就會理解你,擁戴你,支持你,讓你工作如魚得水,事半功倍。
三是入鄉隨俗。所有基層干部要主動融入鄉土文化,學習和運用好鄉土文化。不要自認為自己文憑高,能力強,甚至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患官僚主義。如此群眾就會對你敬而遠之,甚至與你離心離德,根本不理你那一套。因而,你必須做到入鄉隨俗,扎根基層,與群眾打成一片,群眾自然會把你當朋友,做親人,與你同頻共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成為密不可分的魚水關系,讓你工作順水順風。
實踐證明,許多擁有村規民約并認真抓好執行的村莊不但穩定和諧,而且兩個文明建設也是日新月異,人們安居樂業。這真是鄉土文化作用大,村規民約促和諧。(陸敬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7-09明溪縣御簾村《村規民約》“約”出文明新風尚
- 2015-06-12石獅市出臺推動“村規民約(居民公約)” 修訂和執行的若干措施
- 2015-06-05建甌市委文明辦參與調研村規民約建設情況
- 2015-06-05石獅市狠抓“村規民約”修訂工作推進移風易俗
- 2015-05-28東美社區定下村規民約 村民表決儉辦紅白喜事